職場無朋友?

puzzle-1331235

劉忠明

很多人認為在職場上最難處理的是辦公室政治和人際關係。不錯,兩者都是和人有關,亦是經常碰到的,然而大家往往歸因為基督徒和非基督徒有不同的價值觀,因此必然產生矛盾。現實是在基督徒群體中亦有以上問題,而基督徒亦往往可以找到非基督徒為知心友,因此問題的原因是比因信仰而有不同的價值觀更多、更複雜。

一旦牽涉到團隊和人時,人際間的關係便超越了個人的特質和心態,是要看兩個或以上的人互動,能否相處的問題,例如有人説自己和上司同事「夾」不來?即不能契合,原因可能是雙方在性格、期望、工作思維和方法等個人特質有矛盾,但亦可以是由於缺乏信任、團隊目標不清和各人角色含混、溝通不足、獎懲制度不公平、工作架構上權力分佈不公允等團隊特有的問題。所以在職場上怎樣看别人,看團隊,甚至怎樣看大家要做的都很重要。

在與别人相處時的一個重要考慮是有沒有有智慧地看別人,別人包括是上司、同輩和下屬。當别人和我們有不同信仰時,我不能否定他或她亦是神用自己的形象和樣式造的,恩典是會給予好人並歹人,信徒也不一定是凡事亨通!我們只是接受了基督,但仍是罪人,不一定比他們更道德,更有愛心,甚至可能比下去。故此保羅提醒我們做事時是由心發出,像是做在主身上。因此,那位責罵我的上司,或説我壞話的同事,都是有神形象的受造物,只是未曾悔改,仍憑血氣行事,我們這強壯的,能否包容這些軟弱的人呢?有智慧的意思是説這種欣賞和尊重是有界限的,不是無止境的包容,公義便在此時候出現!對,我們要和人合作,基督徒應該有柔和謙卑的品格,但公義的心亦是不能忘記,若凡事答應忍讓和退縮,便沒有公義,所以不是不願意為别人走第二哩路,只是不要太「蝕底」,給人家佔便宜,這也許會導致更多的罪!

在相處時能互相信任是提升團隊效能的一個要素。信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建立的,是要有時間蘊釀,從經驗中體會出來。而且信任是要贏取的,不是說有便有,要贏取信任,基本上是個人的特質和行為吸引别人,個人的誠信便是關鍵,假若在平常工作中上司同事等都未能看出誠信,相處下來關係也未能建立,信任便肯定較少。若團隊中沒有信任,要大家投入則非常困難,更遑論有工作效果。這種信任對作為上司的更為重要,上司凡事過問,要求别人多多,這在下屬眼中便被解讀為不信任。在講賦權的年代,上司也許要放下身段,讓下屬放心工作!

在群體中的關係亦不是某方(很可能是有權勢的)一定贏,某方一定輸。要有好關係,大家都要有施才能保持下去,所謂給和獲取(give and take),即施與受是雙方面的,一方只施而沒有接收是不能令關係持久。這種關係是要慢慢建立的,在心態、思維、和人際關係技巧上要轉化,除了接受别人亦是神愛護的受造物之外,我們更要懂得相處之道,在愛之餘亦看重公義,並且以誠信來贏取信任,又和上司同事維持好的關係,則在職場沒有朋友的機會便很微。

「誠信」的革命

mascarada-1239692

呂慶雄

若問特朗普(Donald Trump)與梁振英有何共通點,你最先想到甚麼?

今年九月其中一期《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以〈謊言的藝術〉作封面主題,副題為「新媒體時代的後政治真相」(Art of the Lie: post-truth politics in the age of social media)。開始便以特朗普在競選美國總統期間的連串謊言(如「伊斯蘭國(ISIS)是由奧巴馬創立的」),來指出今日政治世界不求真相,只求取勝的現實。你只需要感受而不需要求証,你認為是對的就是真相,有沒有事實根據只是其次,感覺良好並不需要真相的支持。

除了訴諸感覺,資訊世界的「碎片化」也是另一個導至今日不求真相世代出現的原因。因為人人都可以透過新媒體發放或「些牙」(分享share) 資訊,只要自己認為值得分享,不管資訊來源是否可靠,快手一按便把信息傳開去。坦白講,我也曾不只一次中招,把未經求證的信息「些牙」,只能慨嘆「愛心被利用了」。

以上兩個原因,一個屬於內在主觀因素,另一個則是現代科技發展的結果,二者結合,足以把原本是自我主觀世界的觀點,無限放大。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感覺是真實的。我感到被出賣,我感到被侮辱,這是對於某些人、某些說話與行動的反應,這些感覺別人難以否定。但導致這種感覺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我與某些人的相處不愉快,或是受我過去經歷的人和事所影響,以致斷定是某人的言行出賣或侮辱了我,這推斷卻不一定是真相。本來只是我的主觀感受,但透過新媒體抒發,別人的關心與同情,很快便在網上判了某人的死罪。而支持與反對這觀點的人用既定的觀點來閱讀對方陣營的解說,謾罵與攻擊取代了澄清與溝通。

人與人的相處中,這種紛爭並非不罕見,但今日更大的困擾是,這種思維與溝通模式已「常規化」,很多人都會以這種模式理解身邊任何人和事。由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到政治與社會時局,也用同樣方式來解讀。結果是社會上任何議題都以兩極化的方向發展。加上,建制一方過去忽略了非建制或小眾一方的需要,凡是建制一方提出的,非建制的總找到反對的同路人。這不限於政治層面的建制派與非建制派,教會與公司機構的管理層與前線人員,甚至家中的長者與年輕人也有可能出現分岐與對峙。

站在基督教信仰立場看,人性都是軟弱的,立心不良的言行比比皆是。人心比萬物都詭詐,人類始祖犯罪就是由謊言開始。我們不得不承認,在這社會大環境下,加上人的軟弱,有權力者透過說謊來達到個人目的已成慣例。因此本文開始便問到特朗普與梁振英的共通點,讀者隨時想到的就是謊言。

謊言破壞誠信,社會及政治領袖要取信於人,現在用的是利益交換而不是建立誠信。作為基督徒領袖,需要逆流而上,建立真誠的機構文化。

口吐謊言的假證人,並在弟兄間散播紛爭的人。(箴六19)

作假見證的,難免受罰;口吐謊言的,必定滅亡。(箴十九9)

箴言多次提到說謊和作假見證的結果,在30章經文中,原文直接提到「說謊」、「謊言」和「假見證」等字眼的次數達64次之多。原來說謊與否並不只是你個人道德操守的問題,而是影響社會文化改革的行動之一,難怪智者在三千年前已多番提醒。越是擁有權力,越能帶動改變,能從你可以影響的範圍開始嗎?

領導箴言(十四)

謊言的世界

a-daisy-edited-1364660

◎呂慶雄

 

你會否接受謊言?

如果謊言是指存心提出虛假陳述,誤導別人而謀取私利或達至個人目的,你可能決斷地表示不接受。

如果在謊言前面加上「善意」兩個字又如何?為了別人的好處或公眾利益,我們是否真的可以接受謊言?當然,爭議點就是「別人的好處」是否真的那麼好,到一個地步要欺騙對方,如至親離世,為了不想老人家白頭人送黑頭人而欺騙對方。說是公眾利益,但與公眾的知情權相抵觸時,又如何斷定是否可以接受?

我們教導小朋友要誠實,但心底裡也知道在現實生活中,謊言是在所難免的。我們沒有統計對於不同情況與種類的「善意」謊言接受程度如何,但按觀察也可看出大體上的傾向。自己講的謊言大多是「善意」的,別人的都是惡意的多;自己所講的就算是立心欺騙別人,但只會影響很少數的人,但領導者就不同,特別是為政者的更不能接受。我們常以雙重標準去看世界。教導小朋友世界黑白分別,但實際生活上卻把黑白混合變成灰。

可惜的是,我們卻很自在地活在謊言的世界,懂得如何運用謊言之餘也口誅筆伐撒謊者,這確是藝術。身為基督徒的領袖人物,不論是教會內、公司機構或為政者,我們是否不斷認可(endorse)活在謊言世界是正常合理的?

 

誠實的證人說出真相,作假見證的人口吐謊言。

有些人的言論如利劍傷人,智慧人的言語卻能醫治創傷。

真話經得住時間的考驗,謊言卻迅速被揭穿。(箴十二17-19 新普及)

 

基督徒需要以我們的信仰價值影響社會。這影響力可以體現在宣講、研討、立場聲明等的表達方式。除此以外,社會參與,不論是社會行動,建制內外以行動表達也是必需的。在這,我們如何表達對誠信的堅持?

當今「語言偽術」風行,真誠的人買少見少。領袖與公眾人物別具影響力,社會上對他們的要求特別高,在位的更應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高舉真誠並不是要凡事高調宣傳,不守秘密。箴言所講的是作證時的坦誠,與人相處時要在說話前三思,建設性地表達己見。高舉真誠,因為這是值得的,也是智慧的表現。試問哪有不被揭穿的謊言?若帶著「基督徒」的名號,又口口聲聲說神怎樣怎樣好,但同時認可謊言世界的合理性,如何說得過去?

我們用舌頭頌讚我們的主—我們的天父,又用舌頭詛咒照著神形像被造的人。頌讚和詛咒從同一個口出來。我的弟兄們,這是不應該的。(各三9-10)

這些話都是對著自稱為屬神的人說的,審判由神家起首,拿出基督教信仰價值面對世界,第一就是要自己先持守,之後才有改變別人的可能性。

誠信何價?你怎選擇?

 

領導箴言(十三)

即時行動

hunger-and-gratitude-1539608

◎呂慶雄

 

如果說誠信是今日對領袖的基本要求之一,應該沒有人反對。誠信是指一個人言行一致,所承諾的必會履行。孔子所謂「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意思就是,一個沒有信用的人,是一個沒有方向,也不知可做甚麼的人。

 

沒有誠信,是因為內裡太多陰謀,太多個人的謀算。對別人不信任,因為底盤都是為了一己之私。試問我所言所行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又怎會坦白於人前?這便直接導致這人以第一個謊言來掩飾自己的私心,然後又以另一謊言來掩飾第一個謊言,之後便是無窮無盡的謊言,並習以為常,撒謊與掩飾被視之為理所當然。

 

我們見到一些領袖以「言語偽術」不斷破壞自己的誠信,是習非成是的結果。但是,我們也不該停留在指罵別人的不是上,至少還需要避免自己習非成是。

 

認為正確的事,特別是可以對別人做好事的時候,要即時行動,因為這是建立好習慣的第一步。習慣說謊便不會重視誠信,習慣善待鄰舍便不會只追求一己之私。箴言這樣教導:

 

你的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辭,要施與那應得的人。你若手頭方便,不可對鄰舍說:「去吧,明天再來,我必給你。」(箴三:27-28)

 

有能力幫助人,不應為自己思考太多。若「手頭」方便,就是具體地在財物上可以幫助別人,便該即時行動。箴言在這裡是重申摩西律法:

 

不可欺壓你的鄰舍,也不可偷盜。雇工的工錢不可在你那裏過夜,留到早晨。(利十九13)

 

用利未記這段經文看,拖欠工錢是社會公義的問題了。原來「別人」包括我們的鄰舍、我們的下屬同事。若沒有做好承諾,把別人應得的(工錢、幫助)給他們,這是做成社會不義的起點。

 

因此,好人好事,要多思想、多做,並且要即時。這不是要建立個人名聲與社會地位,而是個人品格。消極看,社會上少一個自私鬼;積極看,社會上多一個好人,甚至有誠信的人。

 

領導箴言(十)

信譽・商譽

egyptian-pillars-10-1230222

呂慶雄

 

為何機構改革這麼困難?教會推動新的改變會遇上這麼多阻滯?除了計劃與溝通的問題外,更重要的是信任問題,在這華人社會更為明顯。

做生意講商譽,若你的產品有良好品質、貨真價實,自然會因著良好口碑帶來更好的生意。商譽有價有市,不少生意規模頗大的機構,或已非常普及的產品仍會賣廣告,目的不是賣產品,而是進一步建立或鞏固品牌形象,當同類機構、服務或產品在市場出現時,因著良好的品牌效應,在市場上跑贏對手。

做領袖講信譽,若領袖有好名聲,推動改革和動員跟隨者事半功倍。為何同一番說話來自不同領袖的口,會有不同反應?因為關係,也因為信譽。間或出現犯錯,過去擁有良好信譽的領袖會得到更多接納,甚至更多翻身的機會。不過,信譽就如一個扣帳戶口,你之前儲存了多少信譽,小錯還可以,若是大錯,可能一次過便把整個戶口的信譽扣清。

甚麼是信譽?箴言作者講得好:

不可使慈愛和誠信離開你,要繫在你頸項上,刻在你心版上。

這樣,你必在上帝和世人眼前蒙恩惠,有美好的見識。

(箴三:3-4和修)

慈愛與誠信是領導力與影響力的支柱。真誠的愛能建立正面健康的關係,而誠信是保證關係不被破壞的要訣。希伯來人講誠信,包含了真實、忠實、可靠、穏定的意思。換句話說,誠信是種持久穏定的信任,跟隨者相信領袖所說的話是真實可信、沒有欺騙成份,而他是不會濫用特權的人。

至於「有美好的見證」,在新普及譯本改為:「必會得到好名聲」。慈愛與誠信帶來的就是領袖的信、機構的商譽。

作為帶領者,我們會期望整個團隊一起同心面對外來的挑戰與機遇,不要花時間內耗。若推動改革,或推行較大規模的項目計劃時遇上阻力,領袖需要先考慮為何跟隨者不信任自己的計劃?是我,作為帶領者表現了甚麼,或沒有表現甚麼,以致不能建立信任?若領袖犯錯遇上跟隨者不接納,甚至有人想把自己除之而後快,領袖到底是做了甚麼,或沒有做甚麼,才弄到如斯田地?

錯不一定在領袖,但若慈愛與誠信的基礎不足,便不要怪跟隨者不相信你。

 

領導箴言(四)

 返璞歸「真」:領袖可以真誠嗎?

book-heart-3-1312403

林榮樹

 

真誠是我的核心價值,但有時我亦會反思這價值的肯定性。特別對於領袖來說,他們是否要戴上「領袖」這角色的面譜,演活這個角色,才可以「生存」呢?他可以做回自己嗎?他可以放下角色扮演嗎?他這樣做會令下屬失望,令自己失信失威嗎?他可以坦誠說實話,以心對同事下屬嗎?

近日拜讀倫理學大師侯士活有關禱告一書,中譯為《祈禱不是藝術》,他將自己在神學院課堂的禱文輯錄成書,公諸於世。該書的〈導言〉中,作者脫俗謙卑地坦承,他是個擅長公禱的人,卻不是一個喜歡聖潔的人,並暢論祈禱須本乎真誠。我被他的坦誠所吸引,感受到他分享的真實誠實,不是假謙卑而是真謙卑地分享他祈禱上的不足。若然論及祈禱而不能出於真誠,這書就不值一看了,幸而這位知名的倫理學教授和領袖,具備真誠的領導質素。

懂得言語藝(偽)術的人,不論出於真心或假意,有時總會口不對心說一些權宜的說話,或適合處境,或為乎合自己身份或角色。若非出於真誠,就不是「金蘋果落在銀網子」的說話了。

這又令我想起主耶穌待人的真誠與熱誠。在路加19章中,主熱情地對撒該說:「快下來,今天我必到你家!」主親切呼喊撒該的名字,更主動提出要到他的家並住宿一宵。這故事充滿真誠與熱誠,一位稅吏長官(首席稅官)爬到樹上,撒該是何等真誠與熱誠的放下自我,他為要能居高臨下見到主,不惜做出一些與其面子、角色與社會身份不相稱的行為。結果他願意坦誠的悔改,把一半家財給予窮人,並以最高的四倍罰額補償被他「勒索」(有譯為欺騙、訛詐等字,和合本修訂版更高調用「勒索」一詞)的人,而主最後亦以真誠對待他坦誠的悔信,稱他為真的以色列人(亞伯拉罕的後裔)。主就是一個這樣真誠的領袖!

各位親愛的領袖(包括牧者、堂主任),你有多真誠呢?你是否因要扮演領袖的角色而說某些話,或做某些行動呢?在缺乏誠信的商業都市環境下,許多人對領袖不信任,香港人經常懷疑領袖「扮嘢」。我們若缺乏真誠、熱誠、坦誠,就很難與同工同事建立互信。沒有信任,麻煩就來了,同工間彼此猜疑猜忌,容易被那惡者利用,造成破壞及耗費。缺乏互信的話,就連一些小小的事情也可引來大大的誤會,那麼什麼天國大業救世大計,都會在互不信任中消磨淨盡,乏力前行!若然有真誠與信任,這類耗廢與損失便可大大減少!

不要以為扮演領袖的角色才能得到人的信任,其實相反,「扮嘢」的人才不會得到注重真誠的人信任呢!

作為基督徒領袖,在基督裏無論你有什麼名份,你與同事和執事首先是弟兄姊妹的關係,我們應極看重這身份並以此相待。如果與親人相處卻不真誠,我們又怎算是一家人呢?無怪乎主在離世前最後叮囑門徒,叫他們要彼此切實相愛。按此新命令(約13)彼此相待,就有如門徒初期的親近一樣,雖然這會帶來工作角色與關係上的張力,但我們要鼓起勇氣,排除萬難,活出主的旨意!

幾星期前在一次領袖分享中,有與會者坦承夫妻關係不好,有說照顧年老父母很麻煩,這些都是能明白的真相與真實感受,但一般領袖不會說出來。這真誠的分享令我感到很釋放,令我融化於無隔膜的交往中,心靈得到提升。我感到與他們親近,心靈輕省相通,我愛他們如同兄弟姊妹,感受到他們真心坦率沒有保留的相通,這是在地若天的生活,無怪他們的事奉同心而有力,互相接納愛護而無隔膜。願我們與同工亦能如此相待,活出基督裡新而真的關係來,上司下屬都真誠無分階級的坦誠相待!真誠能融化人間的牆垣,但這不應是我們真誠對待下屬的動機,活在上主的心意中才是!!

領袖品格的建立

lego-622602_1280

劉忠明

對基督徒領袖來說,品格的建立是否不用再多討論?若沒有甚麼屬靈質素,便不可能做領袖了。然而現實上,人並不是完美的,而且神也不一定要呼召完美的人來領導教會!我們是在更新而變化的漫長過程中體認到神的旨意,所以基督徒領袖仍須在每天的生活中磨鍊品格,讓領袖們真的以基督的心為心來領導教會。

因為事奉崗位不一樣,對領導者是有一些特別的品格要求。也許我們可以從「信望愛」這框架來檢視建立那些品格。

信,當然是指對神的信,不單是一種屬靈的質素,也可涵蓋對自己和對別人的信,以及別人對領袖的信任。大多令人垢病的領袖品格都是和辦事沒有誠信有關,例如不守信用,喜歡擺佈別人,玩弄權力,犧牲別人利益等,這可能是由於領袖心高氣傲、自視過高,出於貪婪自私等品格。也許我們都認為新造的人不應如此的,做領袖的更不應該,但人始終是人,有時候也不一定是故意的,而且不一定和性格及領導風格有關,只是沒有小心考慮如何以領袖身分來處事待人,有時候恐怕失去權力,以致失了誠信。當然有些是基於缺乏自信,但身處領導崗位,未能正確處理自卑心,便容易失了方寸,前後不一致,不知自己做甚麼,亦會產生對同工錯誤理解,不信任和不理會別人,慢慢形成失信的品格,令人煩厭。

望,是對將來的盼望,即是有一種對未來的憧憬,這便是所謂有異象的品格。若領袖未能對將來有一種看法,不能讓跟隨者看到他們對異象的委身,也看不出他們有某種信念,那麼便較難推動各項事工。所以做領袖的若本身缺乏有盼望的品格,便不容易去影響別人,也建立不了團隊,所以領袖應該有榜樣,從而感染別人也有相同的盼望。

愛,不外乎愛神愛人,當然人是包括自己和別人,作領導的不單是要擁有對別人好和辦事對的品格,也要有對自己好的品格。基督徒常常談及如何去愛別人,但較少去愛自己,愛自己並不是自憐,也不是自私,而是正確看自己,這由認識自己開始,才能明白如何愛自己,然後再去愛別人,因此自省、自我管理、自我醫治等各方面的品格發展都是健康領袖的品格。這些品格不一定是與生俱來的,對於某些領袖,是要發掘和培養的。而領袖對別人的愛,基本上是對同工有同理心,亦有僕人的心態,去發揮別人的長處,讓跟隨者可以善用恩賜,建立教會,這便是愛神又愛人的領袖品格。

信望愛,都是基本的基督徒質素,但套用這框架來看領袖的品格時,我們不難看到真實的領袖是建基於誠信,他們本身是值得別人信任,又能信任別人,願意支援別人成長,不單願意去認識和理解別人的需要,也明白和接納自己,又心存盼望,有異象,有堅持,這種始終如一的品格,正是我們的領袖所需要的。

這個品格塑造的過程一點也不容易,美好的品格不是靠個人的努力,而是聖靈的工作,然而罪是信徒要面對的現實,人在這過程中是要不斷克服己身,叫身服我,但卻不能自卑,要依靠神的恩典去操練,若有合適的師傅可以學習,則更完美。但重要的是我們要知道那些品格是有效領袖必要擁有的。

基督徒領袖的品格

seat-233625_1280
劉忠明

品格是甚麼?品格是一個比較廣泛和抽象的概念,不太容易確切地描述出來,但我們在與人交往和處事上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格來。簡單來說,品格不是等同一個人的性格,也不等同魅力氣質,也不單是一個人所擁有的品德和氣質特性,可以説成是這個人的基本素質,是一個人所活出來的生命表現,就是英文所說的being﹗這當然是和一個人的價值觀和信念等有關,若要表達出来,可見於這個人的性格、態度、情緒、脾氣性情和具體待人處事的行為上。

而基督徒的品格便可理解為:有基督內在的生命在日常生活中的整全表現,在聖經所描述的屬靈果子可以是具體地體現品格的一些指標。而基督徒領袖的品格又是甚麼呢?跟基督徒的品格有分別嗎?嚴格來說,所有信徒都應該是門徒,大家都應有門徒的品格,領導的亦然,但因為特別是在領導的崗位,對領袖某些品格的要求比一般信徒的可能多了一些。

在參考一些管理學的討論時,我們可以發現品格其實是可以多樣化的。例如有些人認為一個領袖的品格應該有一些核心特質,包括勇氣、關愛、自律、誠信、自信、樂觀、公義、智慧等等,並没有一個完全的清單!當然,同一種特質的意義在職場和在教會的處境中可能稍有不同,但大概要涵蓋的本質應是差不多,而有些特質可能跟聖經中的屬靈果子或八福中提及的質素有關,如仁愛、信實、溫柔、節制、清心、和饑渴慕義等,然而也不全是包括在屬靈果子和八福裡面。

可以肯定的是,品格會影響性格和隨後的行為,例如有學者指出領袖的品格可以在性格、價值觀和靈性上表達出來,繼而影響策略性的願景和行為表現,如道德倫理的判斷和決策。在基督徒領袖而言,有基督生命的品格能影響在教會事奉中的關係和果效,在同工、長執和會眾間都有重要影響。今天我們聽了不少投訴,都是有關教會領導人有不太好的品格,不是甚麼道德犯罪,而是在做事和與人關係上缺乏某種領導品格。

那麼基督徒領袖應有甚麼必要的品格?當然這些品格一定與生命和事奉有關,是超過一般屬靈的品格,例如自信和誠信,雖然一般信徒都應該有自信和誠信,但對領袖而言,缺乏或不足這類品格會對教會的運作,同工長執的關係,甚至牧養傳道都失效,不單不能成就異象,更可在社會上失見證!過去教會領導人物的失誤便往往是由於品格上的缺陷。

基督徒領袖品格的建立不是由零開始,他們應有門徒的基本特質,如屬靈果子和八福等,都耳熟能詳,不用特別討論。身在領導崗位時,要著重的多是和帶領的事奉有關的品格,即要建立自己和建立別人,所以每位領袖要留意如何建立一些特別需要的領導品格,才能在崗位上稱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