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的意義

1235996_24005539

林榮樹

 

不論是教會還是社會的領袖,都必須思想或重思職場的意義,有兩個問題是重要的:

1.近年多從職場召命的角度看基督徒的工作觀,這當然是美好的,但是否可從人生目的的角度看,或許會是更上一層樓的視野。

2.世人多從工作上的成就,特別是利潤與謀利來量度滿足,既然基督徒不認同這個量度標準,我們可有什麼取代的準則,以讓信徒同樣有甚至更有動力去從事工作呢?

 

小僕嘗試以兩個實例去回應:

幾年前小僕眼見信徒在高壓下辛勞工作而有感動為此思量出路,從人生目的的角度寫下《職場特工》這一本小書,希望從一個極有意義的角度去賦與信徒職場神學。若然職場工作不是活出人生意義的平台,難道我們要等到退休或是只在家居或教會,才活出人生的意義嗎?工作佔據了香港人大部份睡醒的時間與心力,故這必須是為人生目的而勞力的場地,信徒必須以工作為活出人生目的[1]的活動。如司托德 ( John Stott ) 牧師一次對一位管理商場的弟兄說:「年青人,若然工作不是你事奉上主的場所,你早就該辭職了 !」但願信徒要以人生目的的出發點去工作,如保羅在《歌羅西書》對眾奴隸說:「工作不是事奉人乃是事奉主 ( 3:20-22 )。」

 

另一例子是一位任職社工的肢體論到她的工作時表示,同行的人只視工作為挨罵受投訴,除了不錯的月薪外,似乎沒有什麼可留戀的。但她卻體會她的工作極有意義,天天幫助需要幫忙的人,解人之困,給人快樂安慰,背後當然是愛神愛人二命的推動。其他行業的意義可能不及Helping Professions般明顯,但亦很有祝福人類與世代,並藉以榮神益人的地方,叫信徒可以發揮上主給他的形狀 (SHAPE)[2] 個人特質。限於篇幅,在此無法一一說明,有待每位信徒在上主面前尋找得着。

 

而作領袖、上司、牧者的,就是要幫助員工信徒找尋及達成這神聖的職場任務,令人從工作裏活出人生目的,並從此得到最高、最合真理的滿足!

 

[1]               如一位肢體之言甚妙 “I have tried to make my life commit in response your wonderful grace!”,這正正是人生的目的,而這也是我們工作的目的。

[2]               S: Spiritual gift/Strength, H: Heart, A: ability or attitude, P: personality, E: experience ,這五者相成每個人的特性,如《馬太福音》5章主比喻中的五千/二千/一千銀子。

領袖品格的建立

lego-622602_1280

劉忠明

對基督徒領袖來說,品格的建立是否不用再多討論?若沒有甚麼屬靈質素,便不可能做領袖了。然而現實上,人並不是完美的,而且神也不一定要呼召完美的人來領導教會!我們是在更新而變化的漫長過程中體認到神的旨意,所以基督徒領袖仍須在每天的生活中磨鍊品格,讓領袖們真的以基督的心為心來領導教會。

因為事奉崗位不一樣,對領導者是有一些特別的品格要求。也許我們可以從「信望愛」這框架來檢視建立那些品格。

信,當然是指對神的信,不單是一種屬靈的質素,也可涵蓋對自己和對別人的信,以及別人對領袖的信任。大多令人垢病的領袖品格都是和辦事沒有誠信有關,例如不守信用,喜歡擺佈別人,玩弄權力,犧牲別人利益等,這可能是由於領袖心高氣傲、自視過高,出於貪婪自私等品格。也許我們都認為新造的人不應如此的,做領袖的更不應該,但人始終是人,有時候也不一定是故意的,而且不一定和性格及領導風格有關,只是沒有小心考慮如何以領袖身分來處事待人,有時候恐怕失去權力,以致失了誠信。當然有些是基於缺乏自信,但身處領導崗位,未能正確處理自卑心,便容易失了方寸,前後不一致,不知自己做甚麼,亦會產生對同工錯誤理解,不信任和不理會別人,慢慢形成失信的品格,令人煩厭。

望,是對將來的盼望,即是有一種對未來的憧憬,這便是所謂有異象的品格。若領袖未能對將來有一種看法,不能讓跟隨者看到他們對異象的委身,也看不出他們有某種信念,那麼便較難推動各項事工。所以做領袖的若本身缺乏有盼望的品格,便不容易去影響別人,也建立不了團隊,所以領袖應該有榜樣,從而感染別人也有相同的盼望。

愛,不外乎愛神愛人,當然人是包括自己和別人,作領導的不單是要擁有對別人好和辦事對的品格,也要有對自己好的品格。基督徒常常談及如何去愛別人,但較少去愛自己,愛自己並不是自憐,也不是自私,而是正確看自己,這由認識自己開始,才能明白如何愛自己,然後再去愛別人,因此自省、自我管理、自我醫治等各方面的品格發展都是健康領袖的品格。這些品格不一定是與生俱來的,對於某些領袖,是要發掘和培養的。而領袖對別人的愛,基本上是對同工有同理心,亦有僕人的心態,去發揮別人的長處,讓跟隨者可以善用恩賜,建立教會,這便是愛神又愛人的領袖品格。

信望愛,都是基本的基督徒質素,但套用這框架來看領袖的品格時,我們不難看到真實的領袖是建基於誠信,他們本身是值得別人信任,又能信任別人,願意支援別人成長,不單願意去認識和理解別人的需要,也明白和接納自己,又心存盼望,有異象,有堅持,這種始終如一的品格,正是我們的領袖所需要的。

這個品格塑造的過程一點也不容易,美好的品格不是靠個人的努力,而是聖靈的工作,然而罪是信徒要面對的現實,人在這過程中是要不斷克服己身,叫身服我,但卻不能自卑,要依靠神的恩典去操練,若有合適的師傅可以學習,則更完美。但重要的是我們要知道那些品格是有效領袖必要擁有的。

牧者快樂的秘笈

1363492_81216935

教牧可能是世界上最不快樂的人,因為教會的擔子甚為沉重。

這是個缺乏喜樂的年代,有統計更認為香港正處於最不快樂的時期。不少人,特別是有經濟能力的,都想遷離香港。我們每個週末都可看到有人發起遊行,宣示不滿與提出訴求,政府官員則面對廣泛的負面批判、不信任、指罵、言語暴力……怨聲載道。生活於這樣的環境之下,又面對政治生態的轉型,牧養工作更是百上加斤,壓力重重,再加上會眾在「生老病死」的煎熬下生活,極需要牧者的關顧、支持與安慰,這些都重重壓在牧者的心頭,令牧者的心靈素質也受影響,不能喜樂平安地牧養事奉。

據畢德生(Eugene Peterson)牧師的觀察,現代社會缺乏喜樂與人們無賴的追求,正反映出時代的困境。他認為我們當在神的豐盛中得著喜樂,他引用《詩篇》126篇上行之詩,指出以色列人到聖城朝拜時唱的這篇詩歌,當中充滿歡笑︰「我們開懷大笑,歡樂歌唱」。畢牧師以此為題去細味基督徒人生的喜樂,他觀察到人從娛樂中尋找快樂的現象,但可惜娛樂只能提供短暫的快樂,有錢不能購買到喜樂。他認為門訓之道是始終如一的順服,他稱為one long road of the same obedience in the same direction,意謂真正的喜樂是做上主所喜愛的人,他們都以順服為依歸!如此,主的軛才會輕省而不是沉重。

我深信最喜樂的,定然是遵行神「二命」(大使命、大訓命)的人。他們以主的最高訓命為依歸,以主至大至高的命令為至寶,雖然不若世人的娛樂那麼刺激享受,但他們深切行在主的旨意當中,定然是最能讓主心滿意足的人。作為牧者,我認為讓主心滿意足,才是最滿足的生活呢!

堂會的事奉中,雖有無數的人與事令我們沉重不快樂,但我們必然以愛主愛人為樂。在這愛中,我們自己以愛主愛人為至樂,又終日終生影響人去愛神愛人。見到羊兒愛神愛人,我們就快樂無邊了。以「二命」,特別是大訓命去量度一切,包括人生中的喜樂,我們必須學習以此成為我們的至樂。

每天我都頗悵惘地唸誦主禱文︰「願人都尊祢的名為聖」,因為眼見世上超過三分之二的人口,在香港及國內更有90%的人口,還未尊主名為聖,而自己卻無能為力。但我提醒自己不要個人主義,因為要達到這個目標,需要全球普世門徒齊齊同心合作,才可得全人類歸主的一線盼望。要讓人見到基督,我們教牧必須以身作則作個好榜樣。求主賜我們喜樂平安的心,活出「二命」的愛!共學共勉!

 

林榮樹

 

愛裡沒有懼怕?

196557_2719

人懼怕人是種普遍的人際現象,不單只是下屬怕上司,上司也會怕下屬,情況有如人怕狗,狗亦怕人一樣。當狗看見陌生人就會破口狂吠,似是想以此將人嚇退,但若人表現得不懼怕,毫不退縮甚至是趨前,牠反被嚇驚得逃跑而去。這也是人與人相處的一個好比喻!當同事間沒有愛,再加上互相懼怕時,同事的相處就沒有意義、不愉快甚至苦痛重重!

不少人沒有以愛去看待同事,連基督徒也不例外。但若然主最大的訓命是要我們愛人,愛我們的「鄰舍」,那麼我們的同事、下屬或許正是我們首先要愛的鄰舍吧?我們何不嘗試去活出主這個最大的訓命,以此改良工作的氣氛呢?

我們心中或許會說:「這個我知道,但是……」,我們可能想起重重的困難。

當然,實際的困難確實存在,但我們首先要克服自己心中的障礙。我工作的場所是一間大學的神學院,辦公室中有幾位未信主的行政事務同工,我想向他們傳福音,但心中顧慮他們如何看,其他同工如何看,上司如何看,因而構成向同事傳福音的心理阻障。不過,在愛裡沒有懼怕是必然的,因愛人靈魂期望他們得救的逼切冀求,可將顧慮(懼怕)減少甚至消除。

日前我看到一則極感人的真人真事。一名逃獄的囚犯闖進民居,威嚇主人並企圖打劫。屋主是一位基督徒,她對該名逃犯說:「請坐下讓我煮食物給你吃,你一定是很肚餓了。」奇怪的是他竟然乖乖的坐下來。他怎麼想我不知道,但我猜測是屋主的善意對待完全出乎他預料之外,打破了他的心理關口。這位基督徒更為他清洗身上骯髒的衣服,而最後他竟願意到警署自首。這個極不尋常的事例是在外國發生的,與我們香港的處境文化當然有所不同,但這位主內姊妹因著愛的緣故而克服懼怕,充分表現出愛裡沒有懼怕的真理。同樣,我們也要在職場及教會的工作環境中活出愛的力量!

讓我們放下對人的「懼怕」,因為人怕人的現象能因愛而消除和克服。我深信信徒及傳道人心中有愛,因為基督活在他們的心裡。讓我們將這愛活現出來,讓基督透過我們改變世界,從我們自己的小圈子做起,雖然力量微小,卻可像撒種一樣把愛散播開去。就讓我們以朋友之愛對待同事作為開始!

 

林榮樹

愛你的同工

 

1414109_13630179

「愛」絕不是歡場的用語,那它代表甚麼呢?職場是一個搏殺、抓狂、搵錢的地方,同事間不是每一個會談愛、談溫馨,職場文化是不會談「情」說「愛」的!真的不是嗎?

我們是世上的鹽與光,我們也是改變世界的人。我們要以基督的文化、上主的心意,去改變這個不是行在天父心意中的世界。正如在主禱文中主所囑咐的一樣,主的門徒要切切祈求,令祂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天上」是個愛的地方,而門徒所要遵行的,是令「地上」成為愛的地域,如同天上一樣,這是天父的心意!基督徒就是顛覆這世界的群組族類了!

一位從來不稱讚下屬的基督徒上司,這除了顯示他的愛語不是words之外[1],亦可能反映出他已被世人的文化綁劫了,只是跟著世界走而沒有自我反省。他下屬的團隊精神及協同效應變得很差勁,各人都只顧自己的事。同事間完全沒有彼此支持和關愛的表現,亦見不到上司以愛對待同工。

說來我也感到慚愧,我在踏入職場初期,還未有為父的心。同事期望我的愛護及關心,但我只以工作關係跟他們相處,沒有真心去愛去關心他們。我的關心都只是表面功夫,功能地向他們表達愛,我關懷同事及他們的家人只是出於責任,卻沒有從心以愛對待他們。

我反省到神的命令是要我們愛人,對甚麼人都要以愛相待。愛工作場所的人應是首要的工作重點,其次才是具體的工作項目!

冷漠乏愛的工作環境,只會令同事各自為政,而且極容易產生工作上的誤會、衝突。只有愛能徹底改良工作的氣氛,令溫暖的陽光散發至公司、機構、堂會的每一個角落。當同事活在愛裡,他們的關係當然會改善。他們工作上互助互愛,會令工作更加輕省。我相信這更是永恆中快樂溫暖的工作環境,可令工作輕省與喜樂。

當上司愛下屬,下屬亦自然會更有動力去工作甚至賣命。當同工感受到主任牧師及長執的愛護,這個稱之為家的教會才會活化起來。

這不就是主耶穌2000多年前賜給我們的命令──你們要彼此相愛像祂愛一樣(參約13:35)?啊!原來「二命」人生亦是職場的福音,挽救今天冷漠的工場,令荒漠變成綠地!表面看來這似乎行不通,卻因我們委身基督的命令與旨意而得以成就。

林榮樹

[1]                 愛語是一位美國牧師Dr. Gary Chapman於三十多年前開創的一門學問,他認為愛語有五種:分別是time, touch, words, acts, gifts。證主可為教會機構及神學院提供相關訓練。

領導人之胸懷與二命

1330600_98900797

今日重看華里克牧師的錄影片,是講述2005年他在其《標竿人生》一書暢銷全球並驟然成為巨富之後,是如何自處的。我對他深深致敬,因他將得到的龐大利潤用於環球性的需要上去,其擁抱世界的胸懷實在可敬可佩。有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是「萬不能」。

他推介的標竿人生運動啟發了我進一步思考,我稱之為二命的人生、二命的教會(及二命的機構)。既然大誡命(或稱大訓命)與大使命在我們的信仰生命中是至為重要的,故此二命包涵了我們信仰的全部。領導者的信心與胸懷,亦必須是以二命為動機與動力,特別是愛神愛人這最大訓命亦必須成為領袖們的核心價值,並讓二命驅動!基督徒領袖應是愛神愛人的人,因為這就是主所說真理(律法和先知書,換言之整個舊約聖經) 的總綱,故我們要建立二命的領袖。

基督徒領袖的內心世界中甚麼是最重要最核心的呢?他必須學習讓主的心成為他的心。商界的領袖多以Profit Making 賺取利益為核心目標,這是極可以理解的,但基督教教會又如何?特別在經濟欠佳的日子,我們可以不為五斗米而折腰,不讓掙扎「求存」成為存在原因或目的嗎?相反,繼續以愛神愛人為最終目標與動力去慘淡經營,換言之,若然以愛神愛人的心去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而得不到供應時,我們仍然繼續以此為胸懷與抱負,這才是真正屬靈的領導,因為我們能在患難中仍沒有失去視野,失去身份,無論得時或不得時,皆以主看為重要、看為首要的為至要,這樣領導的胸懷極為重要。

過去多年,「證主」成為推動標竿人生的佼佼者,祝福了許多香港的教會,幫助教會更新,而我們以二命為首要。2000年華里克牧師來港成了香港教會的大事,以往近300間做過「標竿40」的教會不知今天是否仍然以愛神愛人為其核心身份及使命,繼續以此目的建立神的教會呢?愛神愛人不是一個Project(年題),不應如季節的裝飾品一樣,在應節後就除下來又排上另一新鮮的招牌與主題。相反,因愛神愛人是主的最大訓命,我們作教會領導的就要始終如一,每年帶領教會去進深二命,不應因看多了而生厭,反應加強發展下去,讓二命繼續成為教會與機構的領導發展方向,直到世代的末了。

林榮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