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肺疫的禱文

20171030_084603.jpg

◎林榮樹

聖父聖子聖靈三一全能的上主,首先我們感謝祢們,因為在你裡面只有祝福,沒有咒詛!雖然我們暫未見此全球、全國、全港的病疫是什麼的祝福,在此我們特別為湖北過60萬的肢體求福,求祢的保守!

主啊!在我們香港人心惶惶之際,我們更感謝祢賜我們永生,以至我們仍然可以傲笑:死啊,你的毒勾在哪裡?!除了求健康平安外,我們更求上主赦免我們的罪,每次的天災人禍,都提醒我們人的無知、無能、驕傲、對上主的不敬、傲慢而喪失了神的眷顧的警號,中共的、香港的都求主饒恕!我們不敢輕易太早求叫肺疫消失受控,但求主憐憫億萬生靈!

主啊!當人正忙於撲買口罩為防備感染抓狂之際,讓我們不忘你要給我們的信息,以保持屬靈視野與對主的信心,對靈命生命作反省,又緊記無論什麼情況都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又多謝祢將其他一切都加給我們!

最後,我們感謝祢與我們的同在,有祢在船中,我們就能哭笑於暴風,求你再如SARS時顯神蹟,讓我們看見的威能與拯救而歸向你,回歸生命的真主。又保守祢的兒女們不單顧自己本身的安危,而能高世人一線的見證祢的信望愛,叫人在我們身上見到基督。預先多謝你聽我們的呼求,但望此是按照你旨意的祈求。阿們!

堂會新一年的大計

checklist-2077020_1920.jpg

林榮樹

時為9月,想各堂會或要開展新一年(2020年)的發展方向與事工計劃,所謂fail to plan, plan to fail(不計劃就是計劃著自己的失敗),而計劃是成功的一半,故堂會必須努力去製訂明年的大計,好求問上主的心意。

環顧教會製訂周年計劃,或抱著以下的心態:

  1. 只是把去年計劃略為修改,認為堂會年年都是做那些的了,沒甚麼大不了,而不予重視。
  2. 以「團契活動」觀念的思維去計劃,以為一年辦多少個大型活動/佈道會、大旅行、週年紀念活動……便足夠,這都註定是失敗的。教會無法成長,年年都原地踏步、故步自封。
  3. 又或以坊間的思維,搞搞新意思、出出新主意,凝造一種進取創意的更新氣象……
  4. 有些計劃其實是堂主任 / 執事會領袖性格的延伸,喜歡做一些系統出來,以有條理有系統為核心價值,這可以是好的,但請問教會是機構嗎?是制度服侍人?還是人服侍制度呢?有需要有美好的外貌?以大教會為成功的典範。較小教會也做出甚麼甚麼培訓系統等等;但它對實質生命/與主關係的轉化有多少用處呢?

讓小僕提出幾個重點,希望是一些有效的建議。

  1. 程序/活動是工具,是果不是因;教會要重新思想、更新神叫堂會存在的「存因」(purpose、nature and mission of church)。這是一條極重要的思想路線──由存因驅動教會。教會的資源與活動必定是要達成大訓命與大使命。
  2. 思考在現時的處境、氛圍,堂會的生態環境與過去的傳統,有甚麼危急存亡的事要回應,要改善?

以上兩點可成為明年的目標,而以下是達成目標的策略與方法。

基於以上兩點,堂會須求問天父及思量如何達成,但必須加上行動計劃(action plan),1 這實在是when how what等等的設計,以確保可達成這些目標。沒有行動的計劃,美夢不會成真,那些夢只會變成白日夢、惡夢。

以上提出的只是拋磚引玉,歡迎聯絡小僕,為 貴堂會度身訂做一個2020年的計劃藍圖,以讓主將得救人數加給貴會,為主救港,得著香港。

 

 

註1 過去多年,香港不少教會採納了「自然教會增長(NCD)」或「標竿教會」(PD)直奔標竿5M的計劃模式,兩者都是好的。

NCD視教會在八大方面定下八大目標,但要留意這模式由負面入手,以「補短」為計劃的切入點,不知對教會正面成長有多大用處。想深入了解的,可請教「教新」。

PD視5M為教會主流事工,健康在乎平衡五大方面的發展。小僕曾寫下短文分析(見小僕小書《職場特工》附錄,或見《今日華人教會》06年/2月號、或向小僕索取6286 7163),不在此詳談。可請教「香港馬鞍峰教會」或參閱《直奔標竿》一書。

 

(寫於我與內子37週年紀念日於地球的上空)

不退不休可能嗎?

possible-4062883_1920

Image by Gerd Altmann from Pixabay

◎林榮樹

近日,與一位年屆58,但思想成熟、客觀、十分有智慧但又謙卑的弟兄交談,他更是執事會主席。他打算再過數年,便從工作崗位及教會的領導位置退下,好讓新人有機會上場,以新思維、新策略去領導教會。他的想法是一般人的想法,我也十分欣賞他不戀棧權位。

在社會上工作,到了退休年齡,高薪厚職的高層退下來,或可為公司帶來不少好處,但教會與社會不同,何須用同樣的思維呢?況且現代人即便已「登六」,但生理及心理上仍處於不俗的狀態,在工作上有豐富的經驗,在待人接物上有其智慧,人生亦有一定的閱歷,退下工作的火線,不正是有時間好好地去服侍主嗎?

何以要急流勇退呢?

當然,若領袖留在堂會,為的是要進行「雄霸天下」式的管理,要在堂會中指指點點,橫行天下的,就不如真的退下來好了。但若然留下來,可把自己的經驗、想法與新的領袖交流,與他們共同協作,那教會不是出現「雙贏」,能在有限的資源中有更大的作為嗎?

這有跟退休的牧者該否留在堂會一樣:他仍可牧養「老羊」,只是他所做的不再是眾人的焦點,亦不再在勤務上一馬當先,而是在這個屬靈的家,當個提點後進的前輩,令到在牧養領導上有點連續性。當然,這需要接棒的牧者有廣闊的胸襟與謙卑的態度才行。

事主何時有退休的呢?人生的使命何時有退休的呢?事主何時有退休的呢?退下事奉崗位才是教會一大損失呢!

有立場?無立場?反思

◎林榮樹

不少人認為牧者對時下社會發生的事件,要有立場。沒有立場就是「河蟹」、牆頭草,或是不關心、不著急、不屬靈,無勇氣、無公義、無道德……總之就是對「和理非」的教牧加上很多標籤。但是,當中有幾點值得商榷/考慮的:

  1. 若然教牧是思想不清或是懶於用腦,當然值得被指責,但若然是思之未有結論,或因時局、事情變化多端而未有足夠資料,或謠言太多而未有結論,這反而值得欣賞。因為事情往往複雜,而教牧的資料來源跟一般人一樣,用甚麼資料來源(xx報纸、電子媒體),就有怎樣的看法。因著教牧的屬靈身份,若太早或作絕對式的發聲,反而是無知,引人見笑,會絆倒對社會政治有識之士呢!大學及神學院的訓練都是求真理求真相、有邏輯思考,不輕易作结論,恐怕自己太主觀、太武斷、太固執,太以為自己從神有所領受(是否真是聖靈的感動還是自己個人的感覺?),而得不到真相!
  2. 因此,原諒我提出另類建議:教牧對政事保持中立,主要是因為肢體中有多元、不同的政見立場(簡單地說,有黃絲、有藍絲……),我們若要牧養不同的人,就要像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九章論到傳福音時所說,對甚麼人就做甚麼人,為福音的緣故,放下自己的自由!對牧者而言,為牧養的緣故,要放下自己的政見,才可以牧養/救多些人。
  3. 再進一步想,雖然牧者較少以專業人士的角度看自己,但我們是牧人,羊在哪裡我們就在那裡與他們同行。若然教師要政見中立,我們教導聖經的,也可考慮在教導身份上,不為不同政見所搖動,否則我們就有如將群羊趕出羊圈外,任由他們自生自滅,不再牧養他們了!
  4. 當然,若是敵擋違背聖經真理的,我們便不能沒有立場。但對一些沒有清晰聖經立場的政見,我們反而要小心,不把自己或他人的偏見(對聖經的個人解釋),作為聖經真理最好/單一的解釋。不以絕對的為相對,同時亦不以相對的為絕對。其實現時的局勢,許多資料仍未為人所知,我們如瞎子摸象,要靠各方互矯互補、互建互豐,以求得窺全貌,所以不必爭先發聲。「身子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林前十二12)互相補充,以見全象,以求集腋成裘,有更全面的立塲。共勉。

一位65歲領袖的正面榜樣

hands-600497_1920.jpg◎林榮樹

華理克牧師今年初以其65歲生日時刻,與會眾分享「與耶穌為友60年的學習」。

說來慚愧,按年齡小僕比他年紀稍長,他反而成為我與內子學習的對象。他剛65歲,在許多致命的誘惑上(money, power & sex)他都無跌倒的醜聞,他的生命是我們的好榜樣。我不是在吹捧「人」,而是藉弟兄的生命見證叫我們更愛神愛人。他生日的分享是:「若然你不是讓愛神愛人為生命目標的驅動(driven),你就很難立足於牧養,因為困難會叫牧者退卻。」我只能說Amen!

他因《標竿人生》暢銷而致富,他將多年的薪金退還給教會,不再收受薪酬。他生活簡樸,駕駛的仍是一直使用的福特車廠舊車,教會在他65歲生辰時送他一輛福特新車,這看來是很「奢侈」的生日禮物,但他受之無愧。1這深深讓我見到一個牧者不貪財,神會賜福、神會供應。這是極美的彼此相愛,真實地體會「先求神國神義」,神便將需要加給我們的明證。教會與牧者踐行主所吩咐彼此相愛的最大、最新的命令(約十三34-35),彼此慷慨相待、互不計較。2華理克牧師指出,關鍵要素是generosity, integrity, humility。這是很好的提醒!

當年我領隊到馬鞍峰教會「取經」,又曾在香港與華理克牧師相遇,之後又陸續閱讀他的著作,但見此君心胸廣闊、雄才偉略,實具領袖的風範。而他提出的PEACE p l a n實是匪夷所思的宏大救世計劃,令我汗顏。自省雖然在美多年,感染到一點大國風範,但回到香港這個小天地,我漸漸成了一個小男人。我要在65歲之年,繼續學習胸懷普世,作個斯托得牧師所稱為的global Christian(環球信徒),因主的大使命是「多帶多路」的全宇高志。

武則天是我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女皇帝(不是皇后),在65歲左右登基改朝換代,81歲時因內亂被奪去大權,她才體悟人生真理。其看破紅塵和個人野心,又何須等到80歲呢!「登陸」的同工,你還未登陸,還未抵家門,如華理克牧師到65歲才是他事奉的黃金期,他雖身染頑疾,但仍不退不休,繼續為主打拚。共勉!

 

 

注釋

1 福特(Ford)汽車是美國生產的平民汽車。

2比之於香港有大教會的大牧師 ,將會友送的新車據為己有

領袖受感情引誘的終極出路

 

jesus-light-578027_1920.jpg◎林榮樹

近月傳媒揭露多宗教會醜聞,牽動我想起近十年的情況:多名宗教界知名人士,有神學院院長、機構總幹事、宗派及堂會的領袖,曾陷入情感的軟弱之中(當中涉及與同性或異性的不當關係),但見人在生理及心理上有親密(intimacy)的需要,又可惜不能從合法(legitimate)的方法/對象得到滿足,而是要以非法(illegitimate)的途徑去滿足這合法的需要。

約翰福音六章51至58節的經文叫我們大吃一驚,主竟邀請人吃祂的肉和喝祂的血。在古典名著《西遊記》中,提到吃唐僧的肉可令人長生不老,而主在這段經文中,更宣稱吃祂肉的人可得永生。主的說話引起猶太人議論紛紛,質疑「這個人怎能把祂的肉給我們吃呢?」(第52節)主卻以「實實在在」(第一個是47節)的嚴正口吻,說明這驚人的道理(第53節)。

主指出以色列人的老祖宗雖然吃過嗎哪,但仍通通死掉(49、58節),惟有吃過主所賜的,才可叫人永遠不死,有如在約翰福音第四章中主對婦人的偉大宣告︰「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直湧到永生。」而這永食永水,是藉著主的死而作成的!*

經文中主又明言吃喝祂血肉的另一重大意義:「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裏面,我也常在他裏面。」(第56節)我就讀中二時第一次聽到斯托德(John Stott)牧師講道,他一開口便說:「你有沒有聽過一個人說:我非常愛你,想吃了你(I love you so much, I want to eat you)?」我們的主愛人更深,祂甚至邀請我們吃喝祂的血肉,以示祂與屬祂的同住共處,合而為一,有如下文十四至十五章中萄葡樹與枝子的結連,又如父與子的緊密相連。啊!主與我們如此親近,以至祂不是請我們吃美食,而是請我們吃祂的肉!

在這短短幾句經文中,主多次強調祂的血與肉是真真可吃可喝的(例:第55節),最後再以新、真、更美的永生嗎哪,點出「祂是神兒子,在祂裏面有永生」,以此福音書的主題作結。在七個主的自稱中(我是……),皆以此為指向,又說出祂是更美好的,比猶太教更好(例:約二章中的新酒)的新約!

這是主對我們親愛而親密的邀請,極言祂賜與我們親密的愛,以祂至上的血與肉之犧牲作為祂親愛的象徵!

親愛的弟兄姊妹及傳道牧者,主今天就呼籲我們從祂裏面去得到無上的親密。雖然祂是神,卻道成肉身住在我們中間,並賜予我們比人間美好感情更大的滿足!

日前一位男同工與我分享一段他從未告人的感情祕密。他是已婚的中年人,有正常的夫妻關係,他卻把未能滿足的親密,移情於一些他敬慕的屬靈長者身上,希望與他們有肉體的親密。這是一根很難拔除或許永遠不能拔除的刺,他在痛苦的罪疚中打滾而不能自拔。我告訴他可試試移情於主,用正常合法的渠道滿足親密的需要。我們活在今生的肉體中,或許不能期望在親密關係上得到全然的滿足,這是我們要接納的現實。我們不應千方百計尋找生理或心理上的親密,而應在靈裏與主經常結連。在不理想的人生中,我們仍可得享主無比完全而親密的犧牲大愛。

讓我們都愛吃主的肉喝主的血!年屆六十四歲的我,亦曾經歷身份危機,有如雙翼被削血仍在淌的飛鷹,又經歷過心無所戀的日子,我也要與各位肢體一同學習,重尋與主的親密。

以前我認為人總是人,而神卻是個靈,兩者有本質的分別。但主在這經文中親言其臨在、同在之親密,有如可吃可喝的血肉。相反,我們人生在世,總有這樣那樣的局限,不能全然滿足人的需要,最終還是要全能全愛的神才能給人終極的滿足,比老伴更能陪伴我們共度一生,挽主之手直到天庭!

 

* F.F. Bruce, Commentary On John: “To give one’s flesh can scarcely mean anything other than death…” p. 158.

終生盡展——對領袖牧者60歲退休的反思

enjoying-retirement-1358850

◎林榮樹

香港的社會甚至教會,都呈現60歲或以上的人被邊緣化的現象,這實在令人震驚戰抖!!

不少人說,把退休年齡訂於60歲未免過早,如此安排大概是民間社會參照公務員60歲退休的規定。其實,公務員會否屬較另類的工種,其退休安排有獨特的原因,因此並不適合用作社會,特別是教會領袖退休年歲的標準。[1]

再說遠一點,「退休」是近世的一個新興現象,不久前才在人類歷史上出現!以美國為例,根本沒有退休年齡,而近年由於經濟不景,退下工作崗位的年齡更有所延遲[2]。領袖人物,如星巴克咖啡總裁舒爾茨(Schultz),或如教會柳樹溪教會海波斯(Hybels)牧師及馬鞍峰教會華里克(Rick Warren)牧師,他們雖年近65,但毫無退休的跡象。我們雖不一定以他們為榜樣,但亦值得參考,特別當教會與社會皆逼切需要人才去改良去發展,若不是智力體力不支,又何必硬性規定要在60歲退休呢!雖然年長的人未必適合再在第一綫打拼,但仍可在第二三綫支援,而不是全綫退出退下。我不明白近年的信徒領袖為何有與社會類近的思維與心態,是否他們亦未老而先衰退呢?

60歲是否「大限」之期,最終是個人的領受與取捨。這是一個個人而複雜的問題,但我們亦必然會尋找聖經真理的啟迪。天父給我們每個人有獨一無二的個人特性(SHAPE),卻未有一個退休年限,反之,要我們終生不退不休的盡展盡運用到最後一口氣。我們的工作角色或許改變,但終生盡展己形到永恆郤是事實(馬太25章三僕的比喻),起碼到失去健康,不能繼續為止。從工作崗位退下來,並不等於失去工作或事奉,只是沒有/少了薪金而矣,可能更是盡展己形之時呢!做領袖/牧者的,要「做到死」才休止,把詛咒變成祝福。合神情理的人生觀,不一定是接受別人的標籤,或被邊緣化而退化,相反,我們忠於終生(現在與將來,今生與來世)永恆的事奉觀。基督徒領袖不是工作狂人,但卻是終生事奉的人。有人因身體所限,不能全職全時間事奉,但總要事奉,將生命全然用於榮神益人愛神愛人的天國事工。

年老時我們可帶年老者到神面前,在甚麽人生階段,就造就什麼人生階段的人(林前9章原則性應用)。或許,年老時我們不再是叱吒風雲的人物,但主沒有叫我們以此為人生目標,而是要我們終生忠心盡展己形愛神愛人到最後一口氣。共勉,共勉!

我們呼籲“登六”的領袖/教牧,不要因被邊緣化,被標籤,被退休而退化。被世界遺忘絶不等於被神遺忘(詩71),相反,我們接受老化的事實,但卻不必自貶為廢鐵,應繼續作主所要使用的小驢駒,為主為人所用,堅持一生事奉,走這人生最後又最精采的一程!

 

[1]      據分析,資深公務員退下可減省薪俸的支出,亦可讓較年輕的公務員有晉升的機會,但這些因素未必是教會的主要考慮。《利未記》8:26提到利未人50歲不辦事務,這不是指50歲退休,而是工作性質轉變了,50歲後仍然有職守。

[2]    詳情見《Time 》May 23, 2016,P 26

教牧的「去」與「留」

OLYMPUS DIGITAL CAMERA

林榮樹

 

一位極熱心的肢體,放下他的專業,奉獻為傳道,在神學院修畢道學碩士課程之後,開始在一間中型堂會事奉。選擇去這堂會事奉時,他明言深刻感到上主的帶領,但四年後的今天,他卻每分鐘想離開這個崗位。每當事奉遇上難處,他就「數算」應該離開的原因,但到情況似有好轉時,他又會放下離職的念頭,如是者他經常在「去」或「留」的抉擇中拉鋸打滾,感到極難取捨。

 

去留轉職與否,確實難於取捨,但起碼不必與工作是否遇上困難掛勾。我認為難與易未必是重要的指標,換言之,「難」(或說惡劣)的事奉或工作環境未必要「去」,「易」(或說順利)的未必要「留」。就以一位牧者的選擇為例,他當堂主任的十年期間,把教會從二百多人增至六百多人,主日學由60多人到200多人,祈禱會由10人到140人,並且帶領該堂會植了分堂,圓了會眾多年來的心頭夢。他絕對認為這是神的作為,非他本人能力的成就,會眾執事都認為這是教會最輝煌的十年。就在他的領導如日中天的時候,他經過許多思量及祈禱後,告訴教會他將在一年後離開,好讓教會有充足時間尋找繼任人。他認為不能帶領教會更上層樓,便應該退位讓賢,由更有能力的牧者來領導。他在尋求神的帶領下作此決定,要做一個好管家,如亞伯拉罕一樣離開後,雖不知要往那裏去,但仍順服帶領。

 

日前參加一個教牧轉職的講座,會中基本上假設「去」是不愉快而負面的經歷與決定。其實我想倡議以中性的角度看待教牧的去與留,因這不單涉及常人的看法,還關乎主對牧者及堂會的帶領。堂會各有特質 (有謂氣質與特性),是否與教牧領袖的特性配合呢?聘牧的過程中,雖然雙方都會盡量小心及研探是否合適,但這始終是件複雜且不容易的事情,有時要事奉一段時間後才摸得清楚。我又認為,牧者在堂會事奉數年,並在作出貢獻之後引退,亦可能是美好的。我高度認同經過長年的牧養,才能建立起牧者與羊兒的關係,之後才能生出有效、有質與量的牧養,但最終還是視乎上主對祂僕人的召命,這才是最首要的原則。雖然每位牧者的情況不盡相同,很難一概而論,但我們卻可肯定,人若立志遵行上主的旨意,就必然知道是出於祂還是自己 (約7:17),在牧者的去留上,相信也適用。

 

以行動帶動使命──以堂會重燃佈道之火為例

my-heart-is-on-fire-1196312

林榮樹
近年香港堂會關注社會公義和參政的浪潮中,拯救生命,叫人得生的大使命有被忽略了嗎?近日一項教會調查報告中顯示了佈道與差傳事工的低沉。神的教會每年都忙碌做了許多美好的事工,但在最美好最當務之急的救亡事工上,成績又如何呢?據我了解,傳福音救人是當前急務(當然敬拜、造就、關顧……也相當重要),因此我謹呼籲各牧者領袖,我們必先看重傳道的工夫,在宣講神話語與傳揚福音的事工上一馬當先,領導教會走在旨意的路上。
近日我驚訝發現,不少牧者都不看重佈道工作,部分原因是會眾反應冷淡,令他們灰心不已,束手無策。本文嘗試就這方面提出一點建議,冀能彼此造就,願主增加我們教牧領導堂會佈道的能力:
一.      要捨難取易。這似是不合聽、荒謬的建議,但其實是實際的智慧。這不是叫我們懼怕艱難,在人人都為生活忙得不可開交的情況下,請試想一下,要會眾百上加斤地做一些艱巨的工作,還是要求他們參與一些較輕易的工作,會較容易得到他們回應呢?我們可以慢慢逐漸地透過一些小行動,重建肢體的佈道習慣與心態,帶領他們踐行生活方式(lifestyle)的佈道,這是重要的得力原則。做少少工夫,人人願意參與。做多多工夫卻招來零回應,便是領導上的失敗。

 

二.      要學習領導。什麼是領導?這可簡易定義為有人願意起來跟隨。沒有人跟隨的只是教導(talking a walk)而不是領導。領導人當然不應一意孤行,將自己孤立起來,而應聆聽屬下與會眾的聲音。他身為領導人,會眾期望見到他的決心與毅力,見到他對神的教會及福傳的委身,期望見到他經得起時間考驗,在缺乏反應響應時仍能堅毅不拔,如此才能感染會眾投身追隨。

 

小僕牧養的堂會,亦如不少堂會一樣疏於佈道,在福音主日亦只有甚少會眾帶同未信親朋前來。我雖然是堂主任,但仍堅持兼任傳道部部長,領導堂會的佈道事工,落實並認真貫徹「多做、快做、大做」的精神,靠主恩典,決心要叫教會翻身過來。我並且以身作則,致力推行生活方式的佈道,例如放工後到公園佈道,在上班路上到廣場派單張等等,認真承擔堂會佈道的領導角色。

 

在此領導力的展示中,有會眾受到激勵而有所回應,我所做的便不再只是教導而是領導了!較小的堂會容易安於內聚,所以我們要帶領他們走出低谷迷谷。來吧!讓我們起來領導,帶領會眾多做佈道!

推動堂會佈道事工的策略難以一言以蔽之,但你大可先行招聚一些有心佈道的肢體,一同為堂會的佈道事工祈禱。祈禱不應是最後一著,而應是首要的工作,會眾齊心聚首祈禱,力量就出來了。聚集時上主很可能在祈禱中指示行動,而福傳的行動之火就有機會再次燃點起來!

 返璞歸「真」:領袖可以真誠嗎?

book-heart-3-1312403

林榮樹

 

真誠是我的核心價值,但有時我亦會反思這價值的肯定性。特別對於領袖來說,他們是否要戴上「領袖」這角色的面譜,演活這個角色,才可以「生存」呢?他可以做回自己嗎?他可以放下角色扮演嗎?他這樣做會令下屬失望,令自己失信失威嗎?他可以坦誠說實話,以心對同事下屬嗎?

近日拜讀倫理學大師侯士活有關禱告一書,中譯為《祈禱不是藝術》,他將自己在神學院課堂的禱文輯錄成書,公諸於世。該書的〈導言〉中,作者脫俗謙卑地坦承,他是個擅長公禱的人,卻不是一個喜歡聖潔的人,並暢論祈禱須本乎真誠。我被他的坦誠所吸引,感受到他分享的真實誠實,不是假謙卑而是真謙卑地分享他祈禱上的不足。若然論及祈禱而不能出於真誠,這書就不值一看了,幸而這位知名的倫理學教授和領袖,具備真誠的領導質素。

懂得言語藝(偽)術的人,不論出於真心或假意,有時總會口不對心說一些權宜的說話,或適合處境,或為乎合自己身份或角色。若非出於真誠,就不是「金蘋果落在銀網子」的說話了。

這又令我想起主耶穌待人的真誠與熱誠。在路加19章中,主熱情地對撒該說:「快下來,今天我必到你家!」主親切呼喊撒該的名字,更主動提出要到他的家並住宿一宵。這故事充滿真誠與熱誠,一位稅吏長官(首席稅官)爬到樹上,撒該是何等真誠與熱誠的放下自我,他為要能居高臨下見到主,不惜做出一些與其面子、角色與社會身份不相稱的行為。結果他願意坦誠的悔改,把一半家財給予窮人,並以最高的四倍罰額補償被他「勒索」(有譯為欺騙、訛詐等字,和合本修訂版更高調用「勒索」一詞)的人,而主最後亦以真誠對待他坦誠的悔信,稱他為真的以色列人(亞伯拉罕的後裔)。主就是一個這樣真誠的領袖!

各位親愛的領袖(包括牧者、堂主任),你有多真誠呢?你是否因要扮演領袖的角色而說某些話,或做某些行動呢?在缺乏誠信的商業都市環境下,許多人對領袖不信任,香港人經常懷疑領袖「扮嘢」。我們若缺乏真誠、熱誠、坦誠,就很難與同工同事建立互信。沒有信任,麻煩就來了,同工間彼此猜疑猜忌,容易被那惡者利用,造成破壞及耗費。缺乏互信的話,就連一些小小的事情也可引來大大的誤會,那麼什麼天國大業救世大計,都會在互不信任中消磨淨盡,乏力前行!若然有真誠與信任,這類耗廢與損失便可大大減少!

不要以為扮演領袖的角色才能得到人的信任,其實相反,「扮嘢」的人才不會得到注重真誠的人信任呢!

作為基督徒領袖,在基督裏無論你有什麼名份,你與同事和執事首先是弟兄姊妹的關係,我們應極看重這身份並以此相待。如果與親人相處卻不真誠,我們又怎算是一家人呢?無怪乎主在離世前最後叮囑門徒,叫他們要彼此切實相愛。按此新命令(約13)彼此相待,就有如門徒初期的親近一樣,雖然這會帶來工作角色與關係上的張力,但我們要鼓起勇氣,排除萬難,活出主的旨意!

幾星期前在一次領袖分享中,有與會者坦承夫妻關係不好,有說照顧年老父母很麻煩,這些都是能明白的真相與真實感受,但一般領袖不會說出來。這真誠的分享令我感到很釋放,令我融化於無隔膜的交往中,心靈得到提升。我感到與他們親近,心靈輕省相通,我愛他們如同兄弟姊妹,感受到他們真心坦率沒有保留的相通,這是在地若天的生活,無怪他們的事奉同心而有力,互相接納愛護而無隔膜。願我們與同工亦能如此相待,活出基督裡新而真的關係來,上司下屬都真誠無分階級的坦誠相待!真誠能融化人間的牆垣,但這不應是我們真誠對待下屬的動機,活在上主的心意中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