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與教牧的表現

1414957_77014113提到環境因素對領袖傳承的影響,我們很多時候都忽略了環境因素對領袖表現的影響。

領袖或事奉崗位的繼承者,他們是由一個崗位進入另一崗位,即是他們面對崗位的改變、權責的改變,這也同時帶來對其能力要求的改變。一個人在原有的崗位能勝任有餘,並不代表晉升後同樣會有好表現。因此,最理想是一個人能在原有崗位勝任有餘,並且獲得同儕的認同,在新的崗位─最少在自己和同工的心理上─較容易接軌。

堂會的處境也一樣,我們一般會視之為交接期或適應期。一個對青少年事工有豐富經驗的同工獲信任而成為堂主任,你可以想像他/她原有的心志與能力並不一定完全可以套用到新的處境上。以往兩晚通宵跟年青人聊天也不覺累,如今開兩小時會議已感到沉悶;從前遇上青少年人語言上的頂撞也不感到冒犯,今日與執事爭論便覺得不被尊重。原因不是別人對你有所不滿,而是不同崗位有不同的要求。這只是針對同工堂會崗位上的改變,如若是外聘的同工,環境變化之大帶來的適應問題更要留心。

表現的好與壞,除了受環境影響,還有期望。即使在同一堂會內,長執並不會用原有的眼光看這位「舊新人」,而會用對堂主任的期望看他/她。也許過往很接受這位同工較前衛的衣著、彈性上下班、說話較多「潮語」等特色,但在新的崗位上,可能會認為他/她不夠成熟穏重、不懂計劃及主持會議等。在舊有的環境下有很好的表現,是因為入職時配對了個人心志技能與崗位的要求,但成為堂主任的繼任人,則要重新思考與評價。給予適應期或訓練其實是需要商討協調的。

因此,面對環境改變,對應的策略除了多給繼任者時間去適應、空間去調整外,還需要調整堂會的期望。外聘的繼任者也許在大家彼此之間沒有被「定型」,有時間彼此認識及調整期望。但由內部提升的繼任人,則由於大家已有一定程度的熟悉,所以得先一起放下前設,重新以新的標準去彼此定位,讓教牧及長執都有空間去重新調校期望。這就如一對參加跳舞比賽的拍檔,合作多年當然已有默契,但若需要更換拍當,一拍即合絕無僅有,需要重新適應,彼此重新調整及改變才有助互相發揮。

呂慶雄

領袖與溝通(二)群眾參與

20130710_1422144_21322490與跟隨者溝通並不能只是單向的說教,只有領導者或教導者不斷在發言,最多只能保證有信息的傳遞,卻不保證信息的「有效」。只有透過鼓勵跟隨者的參與才能得悉他們真正獲得了多少。

「當日,摩西囑咐百姓說:『你們過了約旦河,西緬、利未、猶大、以薩迦、約瑟、便雅憫六個支派的人,都要站在基利心山上為百姓祝福。呂便、迦得、亞設、西布倫、但、拿弗他利六個支派的人,都要站在以巴路山上宣佈咒詛。』(申命記二十七11-13)

摩西吩咐以色列人過了約旦河後,要在基利心山和以巴路山上宣讀律法,並要求未人與會眾一起立誓,決意在生死禍福之間作出選擇,或是跟從律法、或是隨從異教之風。立誓或立願就是立志,立志的行動表現出決心。但要留意的是,首先立志的宣召,是對不行律法咒詛之認同,若非士氣高昂,人不可能自願立這些誓的。

同時,摩西宣告未來要做的行動,是引導會眾把目光定睛在未來。定睛在未來就是不要留戀在眼前的安舒,就是要為目標要努力奮鬥。多少時候,跟隨者帶來的困擾就是只看目前自己所得的,而忽視為未來要預備的。

鼓勵群眾參與未來,就是引導他們朝向目標進發。

作者:呂慶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