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忠明
當你每天起床,有沒有不願意去上班的掙扎?若做一個簡單調查,你身旁的同事有多少位是非常快樂地去上班的?而你教會的弟兄姊妹又如何?
今天香港的教會開始關注職場的問題,出發點當然是希望弟兄姊妹在工作崗位有好的見證,甚或可以傳福音,領人歸主。但信徒在職場上應有怎樣的見證,是否有一些樣版可以讓人跟隨,又或查實每個崗位都不一樣,在工作上遇到的機會和困難都不同,有多少人可以明白及教導信徒呢?教會的牧者傳道人很容易指出工作是有意義的,而且神已託付我們去工作,保護這個地球,每人都有使人做門徒的使命,若不在職場上活出使命,便不配做主的門徒了!
是的,我們很明白這些大道理。但回到公司,看到那位自私自利的同事,那假仁假義的老闆,還有那不問世事的弟兄,我身旁的都是不會多想,見日渡日,亦有見到好工便跳槽的人,我又怎樣自處和作見證呢?
今天的職場環境和多年前不一樣,勤勞苦幹必有出頭日的情況可能不存在,公司內的倫理價值觀念亦有改變,對信徒的待人處事技巧可能大有挑戰,加上工時長的壓力,很多人都吃不消,而受影響最大的是年輕的一代。他們對工作、自己、家庭亦有一套看法,職場上的跨代矛盾便由此而來。熱心一點的信徒在職場和教會內都盡全力,結果弄至身心疲憊。
若職場環境真的是複雜了,信徒的價值觀也有可能已改變,教會可能要考慮找到正面和具體的辦法去幫助信徒,而非只為他們祈禱。若要弟兄姊妹帶著使命去上班,首先要做的是去明瞭他們的職場狀況!然後才能明白他們的困難,使命才能有針對性,不再是口號,也不會跟生活脫節。
剛出來做事的信徒,當然和在商場打滾數十年的老弟兄不一樣,專業人士和前線操作員也不一樣,各行各業都有其特色,要準確描述職場的挑戰可能真的是由當事人自己道出,然而教會內有機會讓弟兄姊妹分享嗎?而且是在沒有壓力下説出來,不會受到批評或無建設性的建議。教會要製造這種場合和機會,並且要培育有此等牧養能力的同工和信徒,才能回應弟兄姊妹的需要。
另一方面,對職場中的管理、領導、營運,以及人際關係、辦公室政治、壓力管理等有認識的,是很重要的資源,他們可以補教牧的不足。怎樣去組織一群有異象的信徒來輔助牧養亦是當務之急。
要做好職場牧養,不一定要去到工作地方,教會內亦可進行。重要的是明白職場中人的需要,不要以為自己有若干經驗便算是懂得一切,這是團隊的工作,教會首先要肯定這異象,擁抱這使命,信徒才可有使命進入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