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行動帶動使命──以堂會重燃佈道之火為例

my-heart-is-on-fire-1196312

林榮樹
近年香港堂會關注社會公義和參政的浪潮中,拯救生命,叫人得生的大使命有被忽略了嗎?近日一項教會調查報告中顯示了佈道與差傳事工的低沉。神的教會每年都忙碌做了許多美好的事工,但在最美好最當務之急的救亡事工上,成績又如何呢?據我了解,傳福音救人是當前急務(當然敬拜、造就、關顧……也相當重要),因此我謹呼籲各牧者領袖,我們必先看重傳道的工夫,在宣講神話語與傳揚福音的事工上一馬當先,領導教會走在旨意的路上。
近日我驚訝發現,不少牧者都不看重佈道工作,部分原因是會眾反應冷淡,令他們灰心不已,束手無策。本文嘗試就這方面提出一點建議,冀能彼此造就,願主增加我們教牧領導堂會佈道的能力:
一.      要捨難取易。這似是不合聽、荒謬的建議,但其實是實際的智慧。這不是叫我們懼怕艱難,在人人都為生活忙得不可開交的情況下,請試想一下,要會眾百上加斤地做一些艱巨的工作,還是要求他們參與一些較輕易的工作,會較容易得到他們回應呢?我們可以慢慢逐漸地透過一些小行動,重建肢體的佈道習慣與心態,帶領他們踐行生活方式(lifestyle)的佈道,這是重要的得力原則。做少少工夫,人人願意參與。做多多工夫卻招來零回應,便是領導上的失敗。

 

二.      要學習領導。什麼是領導?這可簡易定義為有人願意起來跟隨。沒有人跟隨的只是教導(talking a walk)而不是領導。領導人當然不應一意孤行,將自己孤立起來,而應聆聽屬下與會眾的聲音。他身為領導人,會眾期望見到他的決心與毅力,見到他對神的教會及福傳的委身,期望見到他經得起時間考驗,在缺乏反應響應時仍能堅毅不拔,如此才能感染會眾投身追隨。

 

小僕牧養的堂會,亦如不少堂會一樣疏於佈道,在福音主日亦只有甚少會眾帶同未信親朋前來。我雖然是堂主任,但仍堅持兼任傳道部部長,領導堂會的佈道事工,落實並認真貫徹「多做、快做、大做」的精神,靠主恩典,決心要叫教會翻身過來。我並且以身作則,致力推行生活方式的佈道,例如放工後到公園佈道,在上班路上到廣場派單張等等,認真承擔堂會佈道的領導角色。

 

在此領導力的展示中,有會眾受到激勵而有所回應,我所做的便不再只是教導而是領導了!較小的堂會容易安於內聚,所以我們要帶領他們走出低谷迷谷。來吧!讓我們起來領導,帶領會眾多做佈道!

推動堂會佈道事工的策略難以一言以蔽之,但你大可先行招聚一些有心佈道的肢體,一同為堂會的佈道事工祈禱。祈禱不應是最後一著,而應是首要的工作,會眾齊心聚首祈禱,力量就出來了。聚集時上主很可能在祈禱中指示行動,而福傳的行動之火就有機會再次燃點起來!

廣告

牧者快樂的秘笈

1363492_81216935

教牧可能是世界上最不快樂的人,因為教會的擔子甚為沉重。

這是個缺乏喜樂的年代,有統計更認為香港正處於最不快樂的時期。不少人,特別是有經濟能力的,都想遷離香港。我們每個週末都可看到有人發起遊行,宣示不滿與提出訴求,政府官員則面對廣泛的負面批判、不信任、指罵、言語暴力……怨聲載道。生活於這樣的環境之下,又面對政治生態的轉型,牧養工作更是百上加斤,壓力重重,再加上會眾在「生老病死」的煎熬下生活,極需要牧者的關顧、支持與安慰,這些都重重壓在牧者的心頭,令牧者的心靈素質也受影響,不能喜樂平安地牧養事奉。

據畢德生(Eugene Peterson)牧師的觀察,現代社會缺乏喜樂與人們無賴的追求,正反映出時代的困境。他認為我們當在神的豐盛中得著喜樂,他引用《詩篇》126篇上行之詩,指出以色列人到聖城朝拜時唱的這篇詩歌,當中充滿歡笑︰「我們開懷大笑,歡樂歌唱」。畢牧師以此為題去細味基督徒人生的喜樂,他觀察到人從娛樂中尋找快樂的現象,但可惜娛樂只能提供短暫的快樂,有錢不能購買到喜樂。他認為門訓之道是始終如一的順服,他稱為one long road of the same obedience in the same direction,意謂真正的喜樂是做上主所喜愛的人,他們都以順服為依歸!如此,主的軛才會輕省而不是沉重。

我深信最喜樂的,定然是遵行神「二命」(大使命、大訓命)的人。他們以主的最高訓命為依歸,以主至大至高的命令為至寶,雖然不若世人的娛樂那麼刺激享受,但他們深切行在主的旨意當中,定然是最能讓主心滿意足的人。作為牧者,我認為讓主心滿意足,才是最滿足的生活呢!

堂會的事奉中,雖有無數的人與事令我們沉重不快樂,但我們必然以愛主愛人為樂。在這愛中,我們自己以愛主愛人為至樂,又終日終生影響人去愛神愛人。見到羊兒愛神愛人,我們就快樂無邊了。以「二命」,特別是大訓命去量度一切,包括人生中的喜樂,我們必須學習以此成為我們的至樂。

每天我都頗悵惘地唸誦主禱文︰「願人都尊祢的名為聖」,因為眼見世上超過三分之二的人口,在香港及國內更有90%的人口,還未尊主名為聖,而自己卻無能為力。但我提醒自己不要個人主義,因為要達到這個目標,需要全球普世門徒齊齊同心合作,才可得全人類歸主的一線盼望。要讓人見到基督,我們教牧必須以身作則作個好榜樣。求主賜我們喜樂平安的心,活出「二命」的愛!共學共勉!

 

林榮樹

 

領導人之胸懷與二命

1330600_98900797

今日重看華里克牧師的錄影片,是講述2005年他在其《標竿人生》一書暢銷全球並驟然成為巨富之後,是如何自處的。我對他深深致敬,因他將得到的龐大利潤用於環球性的需要上去,其擁抱世界的胸懷實在可敬可佩。有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是「萬不能」。

他推介的標竿人生運動啟發了我進一步思考,我稱之為二命的人生、二命的教會(及二命的機構)。既然大誡命(或稱大訓命)與大使命在我們的信仰生命中是至為重要的,故此二命包涵了我們信仰的全部。領導者的信心與胸懷,亦必須是以二命為動機與動力,特別是愛神愛人這最大訓命亦必須成為領袖們的核心價值,並讓二命驅動!基督徒領袖應是愛神愛人的人,因為這就是主所說真理(律法和先知書,換言之整個舊約聖經) 的總綱,故我們要建立二命的領袖。

基督徒領袖的內心世界中甚麼是最重要最核心的呢?他必須學習讓主的心成為他的心。商界的領袖多以Profit Making 賺取利益為核心目標,這是極可以理解的,但基督教教會又如何?特別在經濟欠佳的日子,我們可以不為五斗米而折腰,不讓掙扎「求存」成為存在原因或目的嗎?相反,繼續以愛神愛人為最終目標與動力去慘淡經營,換言之,若然以愛神愛人的心去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而得不到供應時,我們仍然繼續以此為胸懷與抱負,這才是真正屬靈的領導,因為我們能在患難中仍沒有失去視野,失去身份,無論得時或不得時,皆以主看為重要、看為首要的為至要,這樣領導的胸懷極為重要。

過去多年,「證主」成為推動標竿人生的佼佼者,祝福了許多香港的教會,幫助教會更新,而我們以二命為首要。2000年華里克牧師來港成了香港教會的大事,以往近300間做過「標竿40」的教會不知今天是否仍然以愛神愛人為其核心身份及使命,繼續以此目的建立神的教會呢?愛神愛人不是一個Project(年題),不應如季節的裝飾品一樣,在應節後就除下來又排上另一新鮮的招牌與主題。相反,因愛神愛人是主的最大訓命,我們作教會領導的就要始終如一,每年帶領教會去進深二命,不應因看多了而生厭,反應加強發展下去,讓二命繼續成為教會與機構的領導發展方向,直到世代的末了。

林榮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