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讓人更寬廣

Image by 愚木混株 Cdd20 from Pixabay

◎賴淑芬

在攪動人心、世界秩序顛覆的時代,矛盾是生命的常客。無論我們是否願意,都彷彿被安放在拔河的競賽中──要信靠看得見的環境?還是看不見的上帝?而爭勝之方,就是認識和擁抱矛盾中存在應許的盼望,那是拋開舊我或固定想法,從而締造空間給新的可能。矛盾可以在新創造中帶來融和與影響。

上帝是矛盾的始作俑者

矛盾和弔詭的意思相近──似非而是的論點、自相矛盾的話。辭典將弔詭定意為「一句似乎是自相矛盾或荒謬,但實際上是表達可能的真理的話」。讓我們看看聖經,它正正充滿著矛盾主題的真理。舊約中,上帝說要給亞伯拉罕一個兒子,以成就像天上繁星那麼多的應許,但轉過頭又吩咐他獻以撒,彷彿要一手摧毀自己所賜下的應許。再者,上帝應許撒萊生子,偏偏到她年老停了經,神才再次派來天使,向她重申是兌現應許的時候。怎樣去理解新約中「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或「在前的將在後,在後的將在前?」上帝的應許總在看似對立的情況下發生,就如以上的經文,在聖經中比比皆是。可見,上帝是矛盾的始作俑者,祂給人的任務壓根兒非人能為,除非對祂緊抱信任。要培養信任?祂會透過矛盾來引起我們的注意,與我們對話。

「矛盾」生命對話的邀請

然而,被置放在矛盾中成長的信徒,面對張力、迷惘和作決定是個惱人的歷程。無論你有沒有作出邀請,在這個時代,矛盾總會頻繁地找上門。以我為例,別人說我是個有信心的人,我卻認為自己是個充滿矛盾的人,內心常常有思想鬥爭和辯論,總想弄清楚。我曾經以為這是缺乏信心的表現,甚至被屬靈好友說我太過追求「實感」和「安全」,對神不夠信心,這個簡單的評語令我疑惑。人成熟了,我明白自己喜歡反省和追尋存在意義,或許要掌控是部份原因,但我更在意的,是在矛盾中弄清真相──真實的我?要改變甚麼?上帝的時代心意?真理中的新視角?新的融和可能?

「非此即彼」或「亦此亦彼」

最近與好友分享2020年無法回國內工作的經歷。我的服侍是上帝給予的召命,但祂沒有讓道路變得亨通。我流著華人的血統,喜歡「幹」事情,在迷惘中也曾懷疑自己的價值。當與內心展開對話,我發現道路確是沒有開通,但召命也沒有改變,要轉變的是做事的方法。轉念之間帶來契機,我就知道要趁著這個千載難逢的空檔,去整合自己的生命與服侍,沒想到一篇篇的文章、一個個的課程、一本本的書稿,就躍然於鍵盤上。人能對準神,就能超越自我。沒料到2020年的安靜整合功夫,是要準備我在2021年到三間神學院教書,於有影響力的平台繼續傳承。

所以,與其說矛盾是思想鬥爭,不如說是一趟回應生命對話的邀請。它催促我們獨處、安靜,縱然不一定能從所有的對立和張力中解脫,卻可以學到如何面對人生種種矛盾。不簡單劃分「非此即彼」,而是「亦此亦彼」來看待,我們的生命就可以變得寬闊和發現新的可能,在擁抱矛盾下繼續前行,那是另一種寬廣、眼光和信心。

讓矛盾為您效力

香港是世界數一數二安全的地方,有穩健的政府、經濟和法律體系,信徒不需要太著重靈性都能做個「像樣」的基督徒,環境也較能預料,不需要太執著神的心意也能自主生活;但轉瞬間,一切都被翻轉了。彷彿人在舞臺上,突然換了佈景,不再是自己的劇本,人站在臺上繼續演自己生命的戲,卻找不到對白,茫無頭緒。或許這個劇本、這個佈景,都催促我們認真聆聽幕後編劇──天父──的話,祂怎樣為時代把脈、詮釋現象,開出另類良方。對於信徒,這是個要認真對待信仰,更深信靠神的時候。若矛盾出現,就視之為一趟靈命深化之旅,好好咀嚼。

當矛盾向你叩門,迎接它,細味它,消化它,它可以是充滿智慧和創見!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