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希米與危機管理

1428482_96963027

EQ的作者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dman)提到,一位領袖如何出色,若不能管理自己的情緒,他甚麼也做不來,因此,管理自己情緒,在高曼眼中,是領袖的基本責任。

聖經也有這樣的例子。約在公元前445年,猶太人回歸應許之地時,便發生了一個隨時會因叛國罪而滅族的危機。尼希米聽到同族人在耶路撒冷「遭大難,受凌辱」,城牆被毀,城門被焚,他便哭泣數日(尼1:2-3)。

尼希米面對危機,第一要緊就是面對自己,從他所信的神尋求解決之道,不讓他的敵人及自己的情緒影響他的焦點,繼續朝向需要完成的目標進發。

他要為故城重修城牆,重建昔日的京畿,被視之為謀反是很容易理解的。敵人果然不放過這個好理由誣告尼希米(尼6:6)。除此以外,又不斷打擊他們的士氣(尼4:2-3),撒佈流言(4:11),密謀殺害尼希米(6:2);同時,社會上又充斥不義(5:1-5)。這時的尼希米,算是腹背受敵。

當他面對嘲諷,所謂氣上心頭,也許我們「正常」地會跟對方激辯一番,可是尼希米卻選擇先禱告(4:4-5),然後不理睬他們,繼續自己的工作。不參與無謂的爭吵是應付敵人的一種方法,動氣與動怒並不能成就神的義與事工,影響情緒以致無法繼續工作便正中敵人的圈套。

結果:「這樣,我們修造城牆,城牆就都連絡高至一半,因為百姓專心作工。」(4:6)

面對危機,需要有夥伴同行。尼希米與同工一起在神面前交託,一起去面對困難,而不是獨自關上門坐困愁城。他結合心靈的力量、超自然的力量和團隊的力量,以行動回應當前的困境。然而,真正的危機並不是用一句說話或一次行動就可以解決,我們需要持續地,在未見曙光前仍堅持盼望,尼希米一而再,再而三以說話鼓勵同伴,讓他們持續看著盼望之源前行:

我察看了就起來對貴冑、官長和其餘的人說:「不要怕他們,當記念主是大而可畏的。你們要為弟兄、兒女、妻子、家產爭戰。」(4:14)

沒有盼望,又何來動力?若不是相信神給我們的使命目標必能達到,又為何堅持?面對逆境不放棄,是因我們知道為何及為誰而做。尼希米提醒眾人,除了有神在他們中間之外,他們今日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家人爭戰。堅持的報償,不是為己,而是為自己所愛的人,就是這樣的動力支撐他們完成工作。

危機是不可預測的,但你的回應行動卻是由你選擇。

 

呂慶雄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