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慶雄
2015年十二月的《國家地理雜誌》以馬利亞為人類歷史中最有影響力的女性作主題,內文詳述她如何影響不同民族天主教徒的生活與風俗,甚至與馬利亞相關的神蹟如何繼續影響天主教的信眾。如以影響力來定義一個領袖,馬利亞可能是當今最具影響力的領袖。
當然,更正教(Protestant)對馬利亞的詮釋有所不同,還是回到新約聖經,看看這位又卑微又偉大又有影響力的女性,影響力為何超過二千年仍歷久不衰。
馬利亞留下的榜樣,除了以上各種尊崇她的行為外,還有她的卑微。據估計,第一世紀的婚盟,約在少女初成長後便會進行。換句話說,馬利亞接到天使報喜訊時,她可能只有13歲。不論誰在任何年紀,聽到這影響你一生一世的震撼消息,不知所措是合理的反應,甚至如摩西在曠野遇上神呼召時,反抗情緒也是合情合理的。不過,馬利亞的反應卻異常的平靜,也許這就是她之所以偉大的原因之一。
最近讀到去年「全球領袖高峰會」(Global Leadership Submit)其中一位講員凱恩(Susan Cain)的著作,Quiet(中譯:《安靜:內向性格的競爭力》)。她提出一些性格較內歛的人可以成為深具影響力的領袖。
我想馬利亞就是這一類,福音書的作者時常提到馬利亞把所見所聞,縱然不明白,但「反覆思考」(路1:29、2:19)及「存在心裏」(路2:19、51)。 而她回應聖靈感孕的禱文,便反映了她心存謙卑,並會以神的大圖畫來看自己今日遭遇。她說:「我心尊主為大;我靈以上帝我的救主為樂;因為他顧念他使女的卑微;從今以後,萬代要稱我有福。」(路1:46-48)
又在她對這位神的描述(路1:52-23),反映她對這位神不是無知,而是非常清楚,與耶穌對自己使命的描述(路4:18-19),又與馬利亞的相呼應--神站在貧窮人及受壓逼者的一方。安靜、順服,原來不是因為無知,更不是奴性,反而是深知自己被召所為何事。
聖誕其實是呼召的日子。馬利亞被召成為耶穌的母親,她卑微但偉大,腹中的孩子成就了人類救贖歷史,而她也由一個籍籍無名的村女,成為歷史最具影響力的女性。更不用說那山城拿撒勒與伯利恆,也一夜成名!這與神對領袖的呼召一樣,祂揀選卑微的,讓他們成就偉大奇事!
又到聖誕,與其被無窮盡的活動沖刷,以至我們變得過度節日活躍,不如停下來,回看這原是教人安靜、領命的日子。真正影響力不在於你有多少功績,而在於靜思過後,你是否行在召命的焦點,從那一點開始影響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