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捨離,然後…..

斷捨離.002.jpeg◎劉忠明

今天流行「斷捨離」這個說法,這原是整理家中物品的一種態度,慢慢轉變成一種人生態度,生活方式。根據原創作者山下英子的看法,斷捨離就是透過整理物品來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而成為讓人生舒適的行動技術。

「斷」就是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是捨去多餘的廢物,「離」便是脫離對物品的執著。這概念可以應用在管理學上嗎?又可以在教會應用嗎?我想這不單是一種思維方式,强調簡單生活以及資源運用的概念,亦是一種生活的基本價值觀,若聖經中沒有對斷絕、捨去及脫離等概念質疑,則應該可以應用在教會的管理上。

對看得見的東西,我們容易處理,破舊的枱椅和失效的家電是應該捨棄,準備旅行物品時,亦只帶足夠和必需的東西。然而對看不見的東西,可以這麼灑脫嗎?例如一些習慣和文化,可以容易地斷捨離嗎?假若大家返團契都不守時,能夠斷絕這種習慣嗎?再如教會可能每年皆舉行的聖誕佈道會、年終感恩會、暑期聖經班等等,這些都不是沒有價值的東西,不一定要捨棄,然而是否為了舉行而舉行呢?我相信在「斷捨離」的背後,「反省」的理念更重要,沒有了反省,便不知道應捨棄什麼。

保羅提醒以弗所信徒要脱去從前行為上的舊人,不單要心志上改變,亦要穿上新人,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當然保羅在這裡是指着信徒的生活原則而說,但他亦示範了一個聖經的價值觀,有減亦有加!若只有斷捨離,而沒有後續的反省和改變,再加上新的方向和方式,生活仍然是混沌。保羅囑咐提摩太亦是如此,他吩咐提摩太要棄絕那愚拙無學問的辯論後,便要擁抱那令提摩太有得救智慧的聖經。在捨棄之後,應該有更重要更寶貴的東西來填補,這才是好的資源管理,好的人生和領導態度。

所以,斷捨離之後,更應該有「拾」的概念!那就是説,除了減去之外,還要「加」一些。在個人行為態度方面較易理解,放棄壞習慣後,便以新行為代替,例如不浪費金錢在沒有需要的衣物上時,便考慮如何善用這些省回來的金錢,可以投資,可以奉獻,也可以去和朋友們吃飯,建立關係,這些都是比較有效益的新生活。

在堂會而言,減去了一些不太有效用的活動後,便應集中資源在對信徒更有用的服侍。有人埋怨教牧同工們都很忙碌,沒有時間做門訓,這也許是現實,但傳道人的工作使命是做什麼?不是使人做門徒嗎?因此應該檢視現時那些會議、聚會、培訓、退修等都不是必需的,釋放時間出來讓傳道人可以做門訓!同樣道理,身為信徒的,有那些活動可以放棄,集中力量參與門訓呢?

拾便是這個意思,放棄某些東西後,便集中精力拾回應該做的事情。單單減去活動不足夠,還要拾回失去了的焦點,可能是上面舉例的門訓,可以是聖經的教導,亦可以是各人之間的關係和團隊精神,甚或起初的愛心。每個處境都不一樣,要拾回的視乎人、地、時等而不同,也是堂會領袖應該花時間和精力去尋找的!

讓我們在採納斷捨離的概念,捨棄不重要或破壞關係的東西之餘,更應積極向前看,拾回神給我們每一個人及堂會的召命,注目於應該要做的,藉着心意更新,讓自己被改變過來,察驗甚麼是神的旨意,即甚麼是那美善的、神所喜歡的、完全的事(新漢語, 羅十二2)。

廣告

領袖與溝通(一)明顯的記號

20130709_1381207_21594963作為領導需要有很好很全面的溝通技巧,而團隊之所以能合一地朝向同一目標進發,也是因為上下左右間有很好的溝通。

摩西吩咐以色列人過約旦河進入迦南地時,要立下明顯的記號,好讓眾人承認擁有共同的志向,又以公開地在神面前立願要同心完成目標,同時,也公開宣認今日所有的,都是從神而來的恩典,沒有人可以自跨。後來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過了約旦河,立石為記,並吩咐百姓要世代相傳,讓家中子女也一直記念神的救恩。

而溝通的方法是多元的。

「摩西和以色列的眾長老吩咐百姓說:『你們要遵守我今日所吩咐的一切誡命。你們過約旦河,到了耶和華你神所賜給你的地,當天要立起幾塊大石頭,墁上石灰,把這律法的一切話寫在石頭上。你過了河,可以進入耶和華你神所賜你流奶與蜜之地,正如耶和華你列祖之神所應許你的。」(申命記二十七1-3)

把律法寫在石頭上,是一個眾人可參與的溝通行動。過去摩西頒布律法主要用口講,但聽者記下,又在眾人目光之中可親眼看到,這便是除了直接用說話溝通以外的補充溝通。

今日,在機構或教會,也許需要多考慮更多元化的溝通方法。在講壇宣講,在課室的教導是不可或缺的,但卻不足夠。而透過活動與工作坊,甚至一些禮儀性與象徵性的舉動可以讓人更深刻體會相關的教訓。

「摩西和祭司利未人曉諭以色列眾人說:『以色列啊,要默默靜聽。你今日成為耶和華你神的百姓了,所以要聽從耶和華你神的話,遵行他的誡命、律例,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申命記二十七9-10)

單是聽還不足夠,明顯的記號更能讓人深刻銘記。立石為記是一種,在神面前獻祭更是集體立志的行動。除此以外,就是給予時間與空間,安靜、反思、反芻,好叫這些教訓可以深深植入內心。

在這些溝通的過程中,深刻銘記有關的信息,要是能透過建立更深入的關係便更成功。摩西要幫助人與神建立更親密關係,成為上帝的子民就是最親的關係。在律法條文以外,摩西不斷強調這一切都是因為關係。原來,溝通的最有效的渠道,就是彼此存在著一定的關係。

領導的成功在於關係,團隊的成功也一樣。

作者:呂慶雄

屬靈領導培育事工簡介

你們希望……

助人尋回人生使命?動員更多信徒投身事奉?

鞏固團隊關係?加強領導的心志和技巧?

確立領導教會策略?培育下一代領袖?

建立持續得力門徒?推動教會健康成長?

我們提供以堂會為本的屬靈領導力培訓:
1.針對信徒獨特需要的「領導力」培訓
2.為堂會度身訂造的團隊培訓及「發展力」諮詢服務

「祂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 (弗四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