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中常常有武功秘笈,往往是武林人士趨之若鶩,互相爭奪的對象,因為他們相信一旦擁有秘笈,便可修煉絕世武功,雄霸武林。
領導培訓中也有人相信有領導秘笈,一旦掌握秘笈中的要素,便可成為傑出有效的領導。這種思維,在今天講求效率的時代,尤其普遍。所以市場上有很多熱賣的速成領導書籍和課程,這反映了顧客的欲望。教會圈子內,這些期望也不罕見,很多教牧和領袖都希望在一兩次課程中便能掌握領導要素,回到教會時便可領導群雄。
若現實真的是這麼簡單的話,我們便不需要這麼多領導學的研究和課程了!商學院的教育是着重理論和實踐的,正如武功秘笈一般,都是有心法和招式的。只有心法,沒有招式,便不知如何實踐,但只有招式而沒有心法,則只可有限度的發揮,環境變了,便沒法應付。道行較高的,參透了心法和招式,便融會貫通,不拘泥於方法,沒招勝有招!領導的培訓中,也有理論性較高的心法,是幫助大家建立正確的思維,懂得分析環境和辨識問題,從而選擇適當的招式(方法) 來做好領導。所以心法和招式缺一不可,在理論上要有扎實的理解,在實踐方法上也要熟練,才能不經意地使出絕妙一招,破解領導的難關。
所以真的需要有秘笈嗎?實際上秘笈的功用是將所謂成功因素提綱挈領地記錄下來,讓學習的人跟隨指示來練習心法和招式。武功秘笈也許是有用的,但領導則不一定要秘笈,很多有效領導的理論和方法已公諸於世,只是缺乏練習,以致未能融會貫通,不能得心應手地施展出來。
管理學有提倡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 和能力(competence) 等,這些都是重要的真知灼見,是反覆檢視商業機構成功和失敗的例子才得出來的結論,是一些值得學習的方法和技巧,若運用等宜,確能省卻一些功夫,然而不要忘記這些實踐和能力背後,是有特定的環境因素和理論所支撐的。
教會內的領導也有最佳實踐和能力等東西,有些是從牧養某些堂會的經驗而來,有些是從教會領袖反省生命歷煉所得來的,也有從聖經的教導中,如摩西、約書亞、尼希米、保羅等領袖處理不同事件時的方法所觀察而來。總而言之,今天所歸納下來,而在教會內所倡議的領導技巧,是和管理學的最佳實踐和能力跟從類似的方法總結得來,只是在不同的環境和價值觀下產生。
所以談及領導技巧時,要緊記技巧只是招式,背後是需要心法去支持,而心法就是理論,在教會而言,理論便是領導學的知識,加上神學聖經等教訓的價值觀,有理論基礎,才可結合堂會的處境,找出適當技巧,我們才能以合宜的方式來領導,不單有效辦事,也能造就人。
劉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