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權力又愛又恨

punk-is-back-1315963

◎劉忠明

 

「有權用盡」,「我有權,你無權,你要服從我」,「權力使人腐化」,這些有關權力的語句都是時常聽到和經歷到的,不單是在社會裡,在職場也普遍,不幸地這樣的事情在教會內也有發生。權力,真是這麼有吸引力?又真的是這麼恐怖?信徒應怎樣看權力呢?特别是身在其中,是弄權的受害者,怎麼辦?

自古以來,權力都是存在的,在創造人時,神叫人管理大地,在伊甸園做耕種和看守的工作,神在賦予人文化使命的時候,管轄的權力便交予人。任何一個有效的組織架構必然牽涉權力,在組織龐大時必然要進行分權才容易管理,摩西設立千夫長、百夫長,就是權力運用的一種表現,甚至初期教會設立執事制度也是將權力轉移。

因此,權力的存在是必然的,沒有權力,便沒有影響力,不能辦事,組織不能運作,作為領袖,必然要擁有一些權力,而且要適當運用這些權力。所以核心的問題是有沒有誤用和濫用權力,不是應該不應該有權!

組織內產生玩弄權力的問題,主要是由於權力分佈不均衡,均衡並不代表平均,不對等的權力是必然的,否則下屬怎能服從上司呢?但若權力分佈不是在均衡的狀態,即不是穩定及具牽制作用,則會產生不當的弄權行為。例如上司的權力過大,權限糢糊含混,部門之間權力的運用缺乏監管機制,人便會乘虛而入,找尋自己的益處,不要以為只有公器私用,侵吞公款,用人唯親等才是玩弄權力,借用某些規條制度來達到某些個人意願和目的亦是弄權,假借公司利益之名來要求下屬做多於應該做的,不適當地使用公司給予的權力,合法但不一定合理,亦是玩弄權力的表現。所以要避免濫用權力,制度和人性都是同等重要。

信徒首先不要做濫權這一方!問題是我們做主管的可能是用了過多的權力而不自知,當其他主管是這樣做,大家都認為公司就是有這些期望,沒有反省政策或執行方法而跟隨,便可能成了濫權者。例如過多使用懲罰權和合法決策權,讓别人在恐懼中服從,也許這並不是正當地使用權力。

若你是受害者,怎辦?有能力抽身,當然是較佳選擇,但往往身不由己時,自己便要建立另外一些權力!不要忘記,除了賞罰和職位的權力之外,還有更重要的專業和威望,是個人擁有的,這並不是搞對抗,而是以另一種權力來讓在上(或在旁)的倚賴你,知道你的重要性,甚或認為你是不能替代的,那麽你便有能力去影響,達致均衡,這和「以愛勝惡」的原理差不多。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有膽量和這些權力基礎,那麽便要靈巧地使用一些影響策略,希望能改變局面,例如使用理性說服、諮詢、交換等策略,有時候甚至拖延亦是一個方法。若真的不能改變,便只有做好本分,「顯出完美的忠誠」「預備行各樣的善事」,讓同事們「好事事都能榮耀我們救主神的教導」(多2:10;3:1和修本) 。

權力確實可以使人腐化,但藉著那能改變生命的主,我們每天都能更新而變化,叫我們有智慧,懂得愛别人而適當地運用權力,更懂得應對困難的處境。

 

廣告

信徒與辦公室政治

office-1251401

劉忠明

在職場裡困擾信徒的,除了工作本身,辦公室政治可能是壓力來源的前數名。信徒可能納悶為何辦公室會有政治行為?若不幸地捲入了政治漩渦,怎辦?我們可以獨善其身,置身度外嗎?往往聽到「政治」一詞時,信徒便不期然有點恐懼,特别在香港這個時候,有些人心目中的政治和邪惡可能是差不多等同的東西,在教會不談政治,在辦公室亦然。

政治,是有不同層面的多重意義,一是和政府、政權、政制、國家等有關的宏觀政治,二是辦公室裡稍為局部性的政治。政治一般意指某人或某小撮人利用或製造權力去尋找特殊利益,當然在家庭和教會內都可能有政治。這些不同層面的政治都有共通點,就是源自權力和利益不平均的分佈若辦公室裡有人要追求更多的權力和利益,政治行為便會出現。

辦公室政治往往表現在搞小圈子、討好上司、機會主義、弄權責、搞陰謀、隱瞞等的行為,這些行為往往對員工帶來壓力,員工可能有擔憂、焦慮等的情緒反應,工作表現下降,對公司和人不滿意,甚或要離職等。但政治猶如空氣,是在我們身旁永遠存在的東西,猶如人際間的衝突,是揮之不去的。那麽怎樣正面地去面對辦公室政治

首先要明白政治行為只是一種要影響别人及組織的舉動,是否有害便要看其動機和目的。若工會就公司的某些政策決定發動員工意態調查,這行動本身就是政治行為,發起人可能真的以所有員工的福祉為依歸,那麽我們便很少不認同此等事。另若小撮人找同事簽名,一同要求公司改動某些政策,讓某些人得益,這事本身亦是政治行為,那麽我們便可能要看某些人得益是否公義,才能決定應否參與。又假若某高層委員會有了某些決定,結果只有某些受寵的同事得益,又或上司利用所謂彈性,刻意更改某些規章制度,實質是以權謀私,則這些政治行為便是不當。

故此在辦公室裡有政治不是什麼要特别廻避的事情,我們是不能置身度外的,問題是如何正面使用政治!有時候,公司有不太正確的決定時,我們可能要擔任先知的角色,指出問題,進行游説等行動,尋找公義,這便是政治行為的表現!當然,這要我們有辨識的能力,分辨出什麼才是公義,同時亦要小心,不要被人利用,信徒往往是馴良的一群,是容易拉攏的對象,在政治的漩渦中可能是犧牲品,所以對權力及人在組織中的行為有所理解是有幫助的。

不當政治行為的產生是由於制度不健全信任度低權責不清獎賞機制糢糊等,當然要加上某些追求權力,渴望成功,但道德標準較自私自利的人在才會發生。所以在領導崗位的,怎樣發展健全的制度,減免不必要的競爭,實踐更透明的管理才是要考慮的問題!信徒怎樣可以促進組織改善管理,讓在辦公室存在的不是自私自利的政治,而是考慮别人及大眾好處的好行為呢?也許這是信徒的召命,讓職場只有正面的政治!

老闆的召命

leadership-3-1166090

◎劉忠明

 

既然召命是每一個信徒都有的,打工仔有打工仔的召命,老闆也應有老闆的召命,那麼老闆如何在公司和辦公室內做個有影響力的門徒?

這裡所指的老闆,不一定是大企業的CEO,可以是部門主管、工作組組長、中學科主任,以及所有要帶領團隊,被稱為「上司」的人。教會的主任牧師當然包括在內。然而每個崗位的職責真的不一樣,實踐召命的方法可以大不同,高層主管較多關注公司的策略性大方向,中層和前線主管則着重執行及人際關係。無論如何,各人在職場上的召命總是和對神、對人,和對自己有關係。

老闆有帶領整間公司或整個團隊的責任,所做的決策不論對人或對公司都有較深遠的影響,因此有信仰基礎的價值觀最重要。在商界工作的,要考慮產品、顧客、競爭和僱員等問題,而其他機構和堂會則對持分者,尤其是受眾影響最大,因此老闆怎樣理解神在他們的公司有什麼心意是關鍵,老闆的天國觀是怎樣,做一個怎樣的老闆,賣什麼產品,提供怎樣的服務,人力資源政策等等,都是和召命有關係,例如老闆知道怎樣去經營才可榮耀神,不但顧客和僱員開心,這也是在社會見證福音的重要方法。

此外,如何營造一個合宜的工作環境也很重要,這不單是物質的環境,還有工作的關係和氣氛。有一提供僱員支援服務的機構表示,約三成的求助個案是和工作困擾有關,這包括上司下屬關係、團隊關係和工作轉變等。由此來看,在職場的老闆和上司是要處理好人際關係,提升領導技巧,才能減少下屬的煩惱和憂慮。有人說,有些信徒在教會是隻羊,但在公司便是狼!也許這是職場召命的問題,亦是個人生命的問題,教會未能培育門徒,信徒生命的分割便更嚴重。

具體來說,若各上司在制定和執行公司政策時,有考慮同事的利益,有留心下屬們的感受,改進一些溝通技巧,以及懂得處理矛盾衝突,加多一點對人的尊重和欣賞,那麼信任便會增加,問題便會減少,大家的情緒便會好些,公司便更有團隊氣氛,生產力和創造力可能更可提升,何樂而不為?當然事情不一定這樣完美,信徒上司可以做好一點,但其他同事並不一定有相同價值觀,信徒仍然要面對辦公室政治、沒有表現的下屬和經營環境變動等問題,如何自處和建立團隊的關係呢?

不管怎樣,你會否以生命見證作為你的職場召命?不單做個稱職的員工,也是一位有生命力的上司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