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謙卑.真驕傲

figure-1480470_1920.jpg

◎呂慶雄

甚麼是成功?領袖的成功可能有這樣的表現:身邊的人願意聆聽及跟隨你的意見,作決定前都需要你肯首,難解的問題都由你來解決。成功領袖的能力表現是必要的,但態度更為重要。前者讓你獲得影響力,成為帶領者;後者讓你擁有持久合作隊伍,擴大你的影響力。

不過,有可能被跟隨者捧上天的領袖需要特別敏感,提防自己由使命導向,變成只顧個人身份與地位的,貪戀權位,拒絕聆聽的獨栽者。其中一個標記是:假謙卑.真驕傲。

一般人對好領袖的期望,是願意謙卑聆聽。在發表意見之前當然要真心咨詢有關專家,而不要自己按著個人經驗與看法扮專家。在推動變革前要真心聆聽受影響者的心聲,按著實際情況作可行的調整,而不是假咨詢假民主。

但久經戰陣的領袖,會懂得用謙卑的言詞來扮謙卑,遇上異議,表面上是聆聽,但骨子裡相信及堅持只有自己原有計劃才是對的。這不一定代表他/她虛偽,存心欺騙別人。也許他/她真心相信自己是完美的,是別人誤解,水平不夠,以及個人原因不願接納原提議,因此不得不以堅定不移,排除萬難之志力排眾議。

假謙卑也可以發展到一個地步,連自己也欺騙了。

至於真驕傲所反映的態度表現,不一定是那些經常誇誇其談,到處張揚自己小小成就的人。這可能只反映他/她缺乏自信,需要表達已有成績來獲得別人認同。真驕傲在這裡是指那些心底裡自視高人一等,比別人優越的態度。

最典型可觀察的行為是:意見接受,做法照舊。私下對別人的評價,看別人的眼神,對「平民」、「落後」等的定義,都可看出他/她眼中只有自己的個性。當然,我們不能對領袖太苛刻,要求他們事事完美,但同時也不能走向另一極端,說這是人性的軟弱後便不了了之。好領袖不是完美的人,但卻會不斷求教別人,努力完善,只有自強不息至終才會成為好領袖。

而當領袖是假謙卑與真驕傲時,危機便會隨著他/她的影響力擴大。公司或機構層面不談,但在政府及國家層面,「低端人口」之說便會出現。只有自己才是最好,只有我舒服便可以了,社會發展的標準,以我眼中最好為大前提,「低端人口」只會阻礙我們發展。

希特拉治下的德國,民族優生學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其他民族都是低等的,在地球上消失只有百利而無一害。回到我們生活層面,當我們認為某些人不該存在時,與希特拉的想法是否本質一樣,只在程度上有所差異?

反躬自問,基督徒是否也這樣看其他宗教?上周我在街上見到一個梳了道士頭,留了「羊咩鬚」的長者,沒有別人在旁,也沒有電話耳機的情況下自言自語。這人精神有問題,道士的精神有問題,有何奇怪?基督教的牧者就不會這樣,我們信的是真神,事奉祂的人都不會這樣!

頓時,想起這篇的主題:假謙卑,真驕傲。不單出現在人與人的相處,公司與機構的管理,國家與政府,宗教信仰更甚!

越是擁有權力與影響力,破壞力會更大。只有願意冒犯你的真朋友向你說真話,以及真正擁有自覺力的領袖,才有機會及時醒悟,回過頭來,自強不息,努力改進。

廣告

領袖不一定是專家,最好不要扮專家

people-serie-6-1314638

呂慶雄

 

作為決策者,不管機構或公司的業務有多專,決策者不能只是專家,知識還需要有一定的闊度。正是這需要,不同領域的領導學學者都指出,好領袖的共同特徵:謙卑。

 

謙卑並不只是對人的態度,還包括對學問的態度。不少專業機構的領袖都是從自己的專業出發,做得到,做得出色,於是被賞識,青雲直上。最後卻是離開了自己原有的專業,成為管理人。作為管理人,對本行當然要有一定掌握,但同時還需要兼顧人事、財務、市場觸覺、人際溝通,甚至有一定的輔導技巧才能勝任。

 

如一個專業的視光師,開始工作時,主要職責是為客人驗眼配眼鏡。可能由於個人態度與技術得到上司的賞識,由一間分店的視光師成為該分店的主管。及後成為該集團在本地區的主管。如今,主要的職責已不是為客人驗眼配眼鏡,而是處理市場策略、人事及財務管理等問題。也許要花不少時間在應酬,甚至辦公室政治。

 

離開了自己原有的專業範圍,壓力與不安與日俱增。而專家最大的問題,是「專」。在自己的領域很「專」,慢慢養成一種自以為是的習慣。當你與人對話時,常想,或說:「絕對」、「肯定」、「按我的經䌞」,甚至「當天發誓」等詞來堅持你的觀點,對別人的觀點便用:「不可能」、「你不懂」、「幼稚」等詞來表達時,你的盲點可能正逐步擴張!加上自覺力有不棣,但又不想承認時,於是便勉強撐下去,越撐越不安,越不安越撐,成為一個惡性循環。自己沒有長進,表現更每況愈下。

 

不要自以為有智慧;要敬畏耶和華,遠離惡事。(箴三:7)

 

箴言提醒我們,不要自作聰明,不要以為自己擁有所有智識。專家只是在某些很細小的項目上無人能及,在絕大部份的領域上都很無知。香港教育局長的一句:「大部份學生回家都是零功課」,正正反映了局長對實況的不了解。看了政策文件,以為具體操作會如文件所描述的一樣。懂理論不一定懂具體操作,擁有技術不一定明白背後的原理。不求甚解便作判語,是領袖的大忌,因此,作領袖的更需要謙卑。

 

敬畏神,代表真謙卑。因為知道無論自己多有成就,也只是造物主手上的一粒微塵。就算在所領導的群體內是最高領袖,心中有神,也知道有比你更高更大的帶領者在上,知道自己仍只是有限的人,不是全能的神。

 

歷來不少領袖當擁有絕對的權力後,便自以為神。獨栽者如是,初具成功便沾沾自喜的,特別需要警剔自己,試探會隨著權力增加而更具威力!

 

跟隨神,是作好領袖的必要條件,不是好的跟隨者,便不會是好的領袖,也沒資格領導別人。跟隨神,才能避免過份看重自己的專家身份,學習謙卑。真謙卑也會帶來不斷學習的態度,結果便是一個不斷成長的好領袖。

 

領導箴言(一)

不完美的領袖

609789_22292151

讀到一篇有趣的文章,"In praise of the incomplete leader"(Ancona, Malone, Orlikowski, Senge, 2007)。有趣是因為內文提到領袖的不完美其實有助建立團隊,從而達到更理想的領導果效。

文中提到不完美(incomplete),代表領袖需要人幫忙,跟隨者也因著看到領袖有些缺乏而更積極投入,發揮所長來支持領袖。但是,不完美不等如不稱職或力有不棣(incompetent)。一無是處的人難以做好帶領的工作,這位領袖總會在一些方面是獨特的供獻者(unique contributor)。例如一個異象形的領袖可能善於看到未來的遠景,但卻在細節執行上有不足,他有重要的角色,並不能因為執行力弱而全盤否定他的供獻。

如此,不完美的領袖首要是謙卑下來,不要「死撐」。明明是不足,卻諸多借口推卸責任,說是環境問題,是別人的問題,總不是自己的問題。另外,跟隨者也得有合理期望,不應要求領袖是「全能者」,做得到就理所當然,做得不足就大興問罪之師,要先問,他是否站在最能發揮所長的崗位?當然,建立一個信任及互相成就的文化氣氛也相當重要,沒有信任,提問變攻擊,回應變狡辯,留下只有拆檔分家的結果。

今日雖說是沒有英雄的年代,但每個人心裡都有對英雄的期待。而這期待便投放到領袖身上。堂會會友對主任傳道的期望,公司下屬對主管的要求,有一定程度會反映一些近乎不合理的期望。例如,一個感性的下屬期望理性的上司較多言詞鼓勵,但上司卻認為工作間不應涉及個人關係。一間中小型堂會執事要求堂主任同時做好管理者、關懷者及出色講員,但牧者卻想專注做好教導工作。這種期望的落差,其實每天都發生。

追求完美是人的天性,這傾向是有宗教動機的,然而只有神才是完美的。自視過高就是自視為神,看人為完美無瑕也是在塑造偶像。我們在沒有留意的情況下也在造神 ─ 期望我們的領袖達到我心裡完美的要求。我不是說不應對領袖有期望,相反我們必須要有合理的期望,並以此期望監察或扶助領袖。同時,彼此也得在互相幫助的基礎下,彼此發揮所長。

可惜的是,人不是純理性的動物,認知與行為往往有巨大鴻溝,因此,我們需要恩典。靠恩典我們在神面前謙卑,不看自視過高,如此才能按著現實處境不斷進步。主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汗滴如血正讓我們體會神的人性,把我們跟神的距離拉近,感受到祂會明白人的軟弱。我們其實不需要完美領袖,反而需要一個能讓我看到他不足的領袖,好讓我可以成為他的助手。

呂慶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