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袖的同行者

trekking-299000_1920.jpg◎劉忠明

做領袖的,要尊重每一位同工和會友的聲音,然而做會眾的,怎樣才可敬重做領袖的?我們很容易地問,這個人值得我敬重嗎?似乎今天我們都相信「敬重是賺回來的」這句話,值得敬重和跟隨的才去順服,若然有一位大家都可以心悅誠服的領袖,這便不是問題。現實上,大概不會有很多有這種資格的領袖,既然大多數的人都不是,為什麼我們仍然對我們的領袖有此期望?所以問題是如何在對領袖帶領的期盼和接納他們的軟弱中尋找平衡!也許我們已經忘記了怎樣做跟隨者,或更貼切的說,怎樣去做同行者!

對帶領者有所期望是必然的,對別人死了心才沒有期望。所期望的,一般而言較重要的都是這個人的理念、待人處事的原則,與及這人的品格操守等,至於其他方面,則較少留意。在教會內,領袖的事奉心志和異象是會眾期待的,會眾希望領袖們能帶領他們在信仰上可走前一步,在屬靈經歷上可更深一點。除此之外,這些領袖如何管理教會的財務、人事,以及產業都是有一定的盼望,在公平、公義之餘亦要是忠心的管家。但我們很難找到能夠符合每項優秀特質的領䄂啊!而且好的領袖特質亦有可能不是單靠個人可以發揮出來,往往需要在團隊中才可表現出來,亦需要其他人的接納才能成為優秀的領袖!

很多時候每一位領袖在其崗位總有不足的地方:有感召力的可能在管理領導上較弱;有管理恩賜的可能在勸慰支援上未能令人滿意;有理想有異象的也許在人際關係上強差人意。因此,我們不能期望有全能的領袖,而需要接納每一個人都有一些短處。慶幸的是,一般在團隊中各人都可以互相補足,因此堂會才可以建立。這種情況不單是發生在領䄂中,在我們周圍的弟兄姊妹也是如此,世上沒有完人,只是我們只知道,但卻未能全然接受。大家需要的是願意和軟弱者同行的人!

做領袖的,亦要開放自己,接納自己不足,也需要別人來扶持。假若堂會的發展理念不是單單一個領袖自己想出來的,而是和眾人共同建立起來的夢想,那境況就不是完全不一樣嗎?既然是一同協作出來的,大家難度不會支持,不希望齊心努力達到這期望嗎?所以不是只有非常有權威和德高望重的人才可令人敬重,一位願意謙卑和眾人分享權力的亦是值得敬重的領袖,甚至在推動異象時更能得到眾人的支持。

這便是能和別人同行的領袖!當明白團隊才是成功的關鍵時,心態上自然會看別人是自己的盟友,是同路人。那麼在人際關係、與人溝通和信任上都能放下一點自傲,謙卑下來,便能經歷少即是多,退即是前的道理!在大家都是同行者時,領袖們便明白不是一個人在帶領,而是成為肢體的合作夥伴。而當會眾也是這樣想時,堂會𥚃便有很多同行者、很多夥伴,不再有管理層和下屬跟隨者的籓籬。

道理上這不是艱澀難懂,只是行不出來!要能互相信任,互相支援,基礎是能互相順服!保羅忠告各信徒要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順服(弗5:21),才能開始講丈夫妻子、父母兒女、主人僕人等關係。因此堂會內各領䄂要互相成為同行者時,仍然是要回到敬畏基督這基礎,敬重和接納別人的動力是來自於對基督的敬畏,不是因為別人的可愛!

沒有了犧牲,便沒有貢獻!但這個犧牲,只是放下自己過大和不應有的自信,這原本就不應該存在的。只是身為領袖,總要有點表現自我的權慾,未能時常看通對別人的影響不是來自這崗位上的權力,而是你的內心本質!當大家都願意放下,願意成為別人的同行者,也願意別人和自己同行,這才是可敬重的領袖!

 

廣告

基督徒領袖的品格

seat-233625_1280
劉忠明

品格是甚麼?品格是一個比較廣泛和抽象的概念,不太容易確切地描述出來,但我們在與人交往和處事上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格來。簡單來說,品格不是等同一個人的性格,也不等同魅力氣質,也不單是一個人所擁有的品德和氣質特性,可以説成是這個人的基本素質,是一個人所活出來的生命表現,就是英文所說的being﹗這當然是和一個人的價值觀和信念等有關,若要表達出来,可見於這個人的性格、態度、情緒、脾氣性情和具體待人處事的行為上。

而基督徒的品格便可理解為:有基督內在的生命在日常生活中的整全表現,在聖經所描述的屬靈果子可以是具體地體現品格的一些指標。而基督徒領袖的品格又是甚麼呢?跟基督徒的品格有分別嗎?嚴格來說,所有信徒都應該是門徒,大家都應有門徒的品格,領導的亦然,但因為特別是在領導的崗位,對領袖某些品格的要求比一般信徒的可能多了一些。

在參考一些管理學的討論時,我們可以發現品格其實是可以多樣化的。例如有些人認為一個領袖的品格應該有一些核心特質,包括勇氣、關愛、自律、誠信、自信、樂觀、公義、智慧等等,並没有一個完全的清單!當然,同一種特質的意義在職場和在教會的處境中可能稍有不同,但大概要涵蓋的本質應是差不多,而有些特質可能跟聖經中的屬靈果子或八福中提及的質素有關,如仁愛、信實、溫柔、節制、清心、和饑渴慕義等,然而也不全是包括在屬靈果子和八福裡面。

可以肯定的是,品格會影響性格和隨後的行為,例如有學者指出領袖的品格可以在性格、價值觀和靈性上表達出來,繼而影響策略性的願景和行為表現,如道德倫理的判斷和決策。在基督徒領袖而言,有基督生命的品格能影響在教會事奉中的關係和果效,在同工、長執和會眾間都有重要影響。今天我們聽了不少投訴,都是有關教會領導人有不太好的品格,不是甚麼道德犯罪,而是在做事和與人關係上缺乏某種領導品格。

那麼基督徒領袖應有甚麼必要的品格?當然這些品格一定與生命和事奉有關,是超過一般屬靈的品格,例如自信和誠信,雖然一般信徒都應該有自信和誠信,但對領袖而言,缺乏或不足這類品格會對教會的運作,同工長執的關係,甚至牧養傳道都失效,不單不能成就異象,更可在社會上失見證!過去教會領導人物的失誤便往往是由於品格上的缺陷。

基督徒領袖品格的建立不是由零開始,他們應有門徒的基本特質,如屬靈果子和八福等,都耳熟能詳,不用特別討論。身在領導崗位時,要著重的多是和帶領的事奉有關的品格,即要建立自己和建立別人,所以每位領袖要留意如何建立一些特別需要的領導品格,才能在崗位上稱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