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袖與溝通(四)從結果出發

20130712_68948_5119領袖有力地與跟隨者溝通,並不能單單報喜不報憂。在一般情況下,領袖的工作是帶領團隊完成目標,因此,尤其核心團隊應全面掌握進展實況,好讓他們可以因應情況而作出調整。從結果出發是必然的選擇。最終成或敗的結果要時刻提醒,在過程中的得與失則要調和得宜,判斷每一個訊息如何影響團隊的運作。

摩西在申命記不斷提醒以色列人聽從與不聽從耶和華的結果會如何。蒙福固然好得無比,但公義的神有賞也有罰,不聽從祂的結果也一早重複地告誡他們。不說別的篇章,單單申命記28章內68節的經文中,就有53節是關乎不聽從耶和華的結果,其中:

「耶和華必將你和你所立的王領到你和你列祖素不認識的國去,在那裡你必事奉木頭石頭的神。你在耶和華領你到的各國中,要令人驚駭、笑談、譏誚。」(申命記二十八36-37)

就是日後被擄的預言,本來就是一個需要認真面對的可能結果,可是以色列人沒有世代相傳認真地活出神的誡命,因此,日後便追悔莫及。

「這書上所寫律法的一切話,是叫你敬畏耶和華你神可榮可畏的名。你若不謹守遵行,耶和華就必將奇災,就是至大至長的災,至重至久的病,加在你和你後裔的身上。」(申命記二十八58-59)

如果,這些教訓也是給我們今日基督徒的勸告,告誡我們日後的可能結果,我們如何計劃今日?

作者:呂慶雄

廣告

領袖與溝通(二)群眾參與

20130710_1422144_21322490與跟隨者溝通並不能只是單向的說教,只有領導者或教導者不斷在發言,最多只能保證有信息的傳遞,卻不保證信息的「有效」。只有透過鼓勵跟隨者的參與才能得悉他們真正獲得了多少。

「當日,摩西囑咐百姓說:『你們過了約旦河,西緬、利未、猶大、以薩迦、約瑟、便雅憫六個支派的人,都要站在基利心山上為百姓祝福。呂便、迦得、亞設、西布倫、但、拿弗他利六個支派的人,都要站在以巴路山上宣佈咒詛。』(申命記二十七11-13)

摩西吩咐以色列人過了約旦河後,要在基利心山和以巴路山上宣讀律法,並要求未人與會眾一起立誓,決意在生死禍福之間作出選擇,或是跟從律法、或是隨從異教之風。立誓或立願就是立志,立志的行動表現出決心。但要留意的是,首先立志的宣召,是對不行律法咒詛之認同,若非士氣高昂,人不可能自願立這些誓的。

同時,摩西宣告未來要做的行動,是引導會眾把目光定睛在未來。定睛在未來就是不要留戀在眼前的安舒,就是要為目標要努力奮鬥。多少時候,跟隨者帶來的困擾就是只看目前自己所得的,而忽視為未來要預備的。

鼓勵群眾參與未來,就是引導他們朝向目標進發。

作者:呂慶雄

領袖與溝通(一)明顯的記號

20130709_1381207_21594963作為領導需要有很好很全面的溝通技巧,而團隊之所以能合一地朝向同一目標進發,也是因為上下左右間有很好的溝通。

摩西吩咐以色列人過約旦河進入迦南地時,要立下明顯的記號,好讓眾人承認擁有共同的志向,又以公開地在神面前立願要同心完成目標,同時,也公開宣認今日所有的,都是從神而來的恩典,沒有人可以自跨。後來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過了約旦河,立石為記,並吩咐百姓要世代相傳,讓家中子女也一直記念神的救恩。

而溝通的方法是多元的。

「摩西和以色列的眾長老吩咐百姓說:『你們要遵守我今日所吩咐的一切誡命。你們過約旦河,到了耶和華你神所賜給你的地,當天要立起幾塊大石頭,墁上石灰,把這律法的一切話寫在石頭上。你過了河,可以進入耶和華你神所賜你流奶與蜜之地,正如耶和華你列祖之神所應許你的。」(申命記二十七1-3)

把律法寫在石頭上,是一個眾人可參與的溝通行動。過去摩西頒布律法主要用口講,但聽者記下,又在眾人目光之中可親眼看到,這便是除了直接用說話溝通以外的補充溝通。

今日,在機構或教會,也許需要多考慮更多元化的溝通方法。在講壇宣講,在課室的教導是不可或缺的,但卻不足夠。而透過活動與工作坊,甚至一些禮儀性與象徵性的舉動可以讓人更深刻體會相關的教訓。

「摩西和祭司利未人曉諭以色列眾人說:『以色列啊,要默默靜聽。你今日成為耶和華你神的百姓了,所以要聽從耶和華你神的話,遵行他的誡命、律例,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申命記二十七9-10)

單是聽還不足夠,明顯的記號更能讓人深刻銘記。立石為記是一種,在神面前獻祭更是集體立志的行動。除此以外,就是給予時間與空間,安靜、反思、反芻,好叫這些教訓可以深深植入內心。

在這些溝通的過程中,深刻銘記有關的信息,要是能透過建立更深入的關係便更成功。摩西要幫助人與神建立更親密關係,成為上帝的子民就是最親的關係。在律法條文以外,摩西不斷強調這一切都是因為關係。原來,溝通的最有效的渠道,就是彼此存在著一定的關係。

領導的成功在於關係,團隊的成功也一樣。

作者:呂慶雄

領袖與溝通(三)願景

20130711_1425828_98316572領導的工作就是朝向未來的工作。未來的願景是成長的動力,更重要的是克服困難的動力。沒有未來的日,今日只有空虛!

「你若留意聽從耶和華你神的話,謹守遵行他的一切誡命,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他必使你超乎天下萬民之上。」(申命記二十八1)

摩西告誡以色列人,未來的日子可以是蒙福的日子,大前提是遵行祂的話。遵行祂的話,福氣必「追著」你而來。一則因為順服神必討神喜悅;二則因為誡命本身就是福氣。跟隨主的誡命,整個過程中就是行在義路不至跌倒無助,因此,遵行誡命本質上就是最有效的蒙福途徑。

「你在耶和華向你列祖起誓應許賜你的地上,他必使你身所生的、牲畜所下的、地所產的,都綽綽有餘。耶和華必為你開天上的府庫,按時降雨在你的地上。在你手裡所辦的一切事上賜福與你。你必借給許多國民,卻不至向他們借貸。」(申命記二十八11-12)

除了正面的蒙福外,另一面就是神的保護與供應,祂應許祂的保護會隨著跟從祂的人。人生於世,最理想的生活,莫過於凡事順利。

從這角度看,摩西揭示了通向理想生活的途徑,未來蒙福的生活其實並不遙遠,而是伸手可及的。

講願景,雖說要給予一個遠大的圖畫,但卻是跟從者可以明白的圖畫,甚至他們相信自己有機會可以實踐的理想目標。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不管理想有多偉大,人看不到實現的可能,這都是空話。只需要看到踏出第一步的可能,這願景的溝通便算成功。

作者:呂慶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