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袖的EQ

freedom-1886402_1920.jpg

Image by Лечение наркомании from Pixabay

◎劉忠明

不管怎樣理性,人總有喜怒哀樂、恐懼、反感、驚喜等的情緒。情緒是可以感染人的,有人帶著負面情緒上班,必然會影響整個團隊。若那人是老闆,情況會更糟。教會中人也不能逃避生活中大小事情,情緒出現波動是正常的。能和喜樂的人一同喜樂,和悲傷的人一同悲傷是應該的,也是同理心的表現,問題是:做領袖的若被情緒所控制,情緒大上大落,表達的時間和方式也不恰當,那麼後果可以很嚴重。

人的情緒受周邊的環境、所發生的事及人際關係所影響,只是各人反應不同,那是因為我們有不同的EQ所致。EQ就是情緒智能,是一種自覺能力,包括對自己的情緒有認識、能觀察和辨識别人的情緒,並且有調控自己情緒的能力。學者們都相信情緒表達不完全是天生的,有些地方是可以改變的,例如人是可以學習調控情緒的。

我們不能完全改變外在的環境,卻能改變自己對環境的看法,這在認知心理上已多有探討,主要是因為認知出現了偏差。若不能正確理解周遭的人和事、抱有不太正確的期望,便有機會出現情緒失調,搞不好還會引致憂慮、抑鬱和耗盡等情況。所以領袖們要積極培養正面情緒(正向心理),也要做好情緒調控(emotional regulation),這樣便可輕鬆去領導,別人也能安心跟隨。

EQ中的關鍵是情緒調控,這是辨識和更改個人感覺的過程。一般而言,技巧包括接受而不是壓抑對環境的情緒反應、嘗試以第三者角度來檢視事件,及公開表達和宣泄情緒,這過程是十分費勁的。有的工作崗位需要多些正面與人接觸,相信教牧同工也屬這類型,這些崗位要求工作時有某些情緒表達,例如喜樂、自信、關懷等,因此要用到情緒勞務 emotional labor。「情緒勞務」是個人儘量滿足組織的要求,在與人相處時表現某些情緒,如笑口常開等,但人內裡的真正感受卻可能相反,只是為因應工作要求,才裝出所需要的情緒,而掩藏了真正的感受。故此嘗試改變內在的感受,使裡外出現一致的情緒該是我們的目標。

情緒和靈性有沒有關係呢?可能有的。理論上多親近神便應更像神,能結出聖靈的果子,品格上少有急躁和負面情緒,然而我們總會經歷到負面的事件,觸發負面的情緒,有時候會感覺自己不夠好、生氣、妒忌、後悔和害怕等。所以,除注重靈命培育外,也要學習提升自己的EQ,以免堕入情緒的陷阱!

 試試看:你是否了解此刻自己和別人的情緒?若別人令你不高興,你會如何反應?有沒有疏導的方法?肯定的是,不要忽視情緒,不要以為所有行為全是理性的,要接受情緒的存在,也要接納認知資源的不足,小心找方法來宣泄情緒!

 

#劉忠明 #持續得力 #情緒管理 #情緒勞務 #EQ #情緒調控

廣告

職場上的情緒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劉忠明

 

若未能在工作上有滿足感,不能享受工作,何來可以有生命見證?性格和價值觀與工作和崗位的契合固然重要,因會影響在職場上的感受。然而個人的情緒也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首先要肯定的是情緖對工作表現是有影響的,而且不同的工種對員工所要表現出來的情緒都是不一樣。例如主題公園要提供顧客歡樂,則員工不能在顧客面前表露不快或不滿的情緒;而輔導者也不能在求助者面前表露輕浮、大不了等缺乏關懷的情緒。在嚴肅的工作環境下,也要那些能經常控制個人情緒起伏的人才能勝任。同時,不管是哪種工作,在人際關係上也有情緒的問題,例如面對上司的責難、同事的失誤、顧客的過份要求等,都要有合宜的情緒來應對,因此近年商界便有情緖管理的説法。

情緒管理和一個人的情緒智商(EQ)有關係,若某個人的EQ較高,可能在很多情境下都可應付裕如,但較低者便不能在壓力下工作。既然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能力,那麼管理情緒的能力便在乎那人的情緒智商。而也因不同工種對情緒表現的要求不一樣,很自然地某些人便不適合某些工種,這跟性格和工作契合的看法相同,因此個人EQ亦足以影響工作表現及個人工作滿足感。

所謂情緒智商,學者都有不同的解釋,但基本上包括三方面的能力,第一是對自己和別人的情緒敏銳,二是知道這些情緒的意義,三是對情緒的調控若不能對情緒有足夠的敏感度,便很容易在不應該的時候説錯話或錯誤回應,產生不必要的誤會,同時在了解有情緒時,也要有足夠的解讀能力,明白情緒背後的意義和成因。另一方面,調控個人情緒的能力亦極為重要,知道明白之後要有足夠行動支持,才能處理充滿情感要求的環境。

聖經提及屬靈果子及信徒的品格特質,忍耐和節制無疑是跟情緒調控的能力有關,未能控制情緒,當然亦難在職場中表現出温柔和良善,同事眼中的我們首先是我們的行為和情緒表現,不是我們的內心和品格,故有聖靈內在的信徒,更須努力提升我們的情緒智商,以做好生命見證。

耶穌要求我們愛敵人,有人打你右邊的臉,你也給他左邊的臉,若要走一哩路,你便走多一哩!職場上不是有很多這樣的同事和老闆嗎?面對無理要求或錯誤指責時如何回應?據理力爭、吞聲忍氣、陽奉陰違,還是什麼?啞忍不一定是對,但負隅頑抗也不一定是代表行使公義,重點是我們仍否有愛人的心,在明白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的道理後,如何調控自己的情緒,作出適當的行為表現,讓人看到基督是在我們身上?

在教會內亦有相同情況,教牧同工和信徒都在充滿「情緒」的環境下服侍和交往,可能比商界職場尤甚,沒有相當高的EQ,可能便不易生存,若大家都帶上假臉孔來相交,便不能建立基督的身體。因此認識情緒的威力,以及提升調控情緒的能力,可能是做門徒的一種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