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的自省能力

621664_36711585

很多人以為-旦坐在某個位置便自然成為領導,不單有領導的權力,還有領導的能力。這種觀念到處可見,政府、企業、學校、教會,甚至家庭內,也看到不少例子。不錯,有些人天生有領導的質素,在所在的位置上很自然可以領導,長袖善舞,指揮若定,迎刃有餘,但有些人卻舉步維艱,心驚膽跳地領導,且到處碰壁,未能有所成就,可見領導力不是上天平均分配的,沒有人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位置上皆是合適的領導。可惜的是,有些人不知道或不肯承認自己不是領導的人才,在沒有領導力下,仍很努力地去「領導」!

問題在哪裡?明顯地這是領導對自己能力的自省問題!

領導力不足的人在領導要求高的地方便原形畢露,所以有自知之明,不斷反省自己的領導力,在可發揮的地方便盡力領導,在不能有所作為之處便收斂,能屈能伸,才是好的領導。沒有自省能力,反而相信自己是全能全知,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領導,什麼都可以管理的,就是聖經所說「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這註定是失敗的領導!

好的領導是要給與所領導的群體一個方向,這是不錯的說法。然而很多時候擔任領導的只注目於異象和方向,著眼於構建美麗的將來,以為大家必然認同這美好的異象,忽略了現今的情況,漠視各人的感受,亦不願意聆聽不同的聲音,在不知不覺間和別人建立了籬笆,將自己和群眾疏離了,最可怕的是以為所有人都不明白自己,而且認為他們是懶惰和自私,不願投身偉大的異象,終成為孤單的領導,產生各種情緒病。

自而為是,缺乏反省,是失敗的首因。若有自省,明白自己領導力的不足,虛心學習,才能有機會成為好領導。今天的領導理念,已脫離了強人領導的時代,很多時候都要團體領導,要各領導者共同負責,互相補足,這種團隊協作的能力,更需要認識自己和對別人的領導力,而且能互相尊重,共同發揮領導作用。

今天的堂會需要有委身於召命的領導,更需要有自省能力,能知進退的堂會領導,這些人不但有牧養心腸,應亦懂得帶領團隊,才能和會眾一同建立基督的身體。

 

劉忠明

廣告

領袖的優越感與自卑感(三):自我估價

1431128_57159653

下文談到的自我估價,是我對英文“Self-esteem”一詞的翻譯,這涉及一個領袖的心靈健康,他是否能把自己看得合乎中道(腓2),不亢不卑,不自高不自卑。

有一個頗能幹的牧者,自信心非常足夠,但可惜他似要覺得自己所作的一切都比別人優越才感滿足。我欣賞他追求卓越的心態,因為這叫他做了許多好事與取得成就,但可惜這也令他很難與人衷誠合作,因為他總要將他人所做的貶低,似乎這樣他才感到自信,感到自己所做的有價值。我們是否總要覺得自己要比別人好,否則就不感到安全呢?聖經教導我們要謙卑(不是自卑),看別人比自己強,曉得去欣賞別人,正視自己與他人的強項與弱項(腓2,看得合乎中道)。我們可以有這樣健康的自我估價嗎?人難道總是要自高自負,心理上才可以生存嗎(psychological survival)?

我認識一位正攻讀教牧學博士學位的牧者,當然他也是一個頗能幹的人,所以才有信心與能力去讀這較高的學位。一次我問他讀得如何?他回答說,上課內容大多已經學過。那課程是與輔導有關的,我較難想像他全都學過,因為輔導學極之廣博,西方有說,一百個輔導員就有一百個輔導模式或方式,而在華人的教育模式上仍處於雛型階段,理論的建立仍很缺乏。他的話似乎是反映他內心與態度上的障礙,做成他學習上的困難。

這讓我想起盧雲神父在“Reaching out”一書中的故事。一位年輕人問學於一位大師,大師在會見他時一言不發,只是斟茶到杯中,杯滿了他仍然在斟,以致茶流到枱上再流到地上。年輕人初時不領會,緊張的對大師說水滿了,大師當然知道,但仍一言不發若無其事的繼續倒茶。年輕人忽然頓悟大師的意思—— 一個裝得滿滿的杯又怎能容下更多呢!

自負的自我估價成了學習的障礙。有批判的思維,能見到短漏是好的,但若然因此而自滿(裝得滿滿的),就容不下進步與學習了。謙卑不是自卑,健康的不安全與不足感,是上主給我們的祝福。八福中我主說:虛心、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願我們得福!共勉。

 

林榮樹

領袖的優越感與自卑感 (二)性格與分工

1090138_11652506

做領袖的很可能因著工作性質或個人性格,較適合處理一些宏觀大體(Macro)的工作,而一些較微觀細節(Micro)的工作,則要靠賴一些留意細節的下屬協助執行。因此,領袖必須體會,事情往往需要許多精心細緻的安排才可辦好,明白這點可避免在處理過程中傷人壞事。有時少一點溝通也會帶來不必要的誤會,但過份留意細節卻有「只見樹木,不見樹林」之流弊。面對這種張力與矛盾,領袖應怎麼辦?

做領袖的除了要體會以上的需要和肯定下屬以外,還要了解待辦事情的性質,不要把要辦的事看得過份簡單,以為只要幾個步驟,事情就可辦妥。每當下屬應付不來或覺得事情複雜難辦時,不宜妄下結論,以為他們愚不可耐,能力低劣,其實未必如此。上司往往只留意大局,當然這是正確的,但負責執行的下屬卻有許多細節要跟進,兩者之間若能互相了解、欣賞與肯定,而不是互相攻伐,事情肯定可以辦得更加暢順。若然作領袖的優越感作祟,自以為才智過人,凡事比下屬高超,認為下屬竟把如此簡單易辦的事情看得這麼複雜,必定是才能不濟,如此便足以傷人壞事!

故此,做領袖的要明白,性格側重宏觀大體的人,往往傾向於不留意細節,甚至引此為榮,特別是男士,他們常常喜歡大丈夫、大將軍的自我形象,因而產生一份不現實的優越感。做下屬的往往因為工作與華人文化鼓吹逆來順受而不願與上司據理力爭,不想因解釋而被誤會為不合作、「包拗頸」、偷懶不想做。如此便加深了上司的信心,導致他忽視自己的盲點,以為自己才智超越下屬數倍,又強化了他比下屬優越的神話。到最後,他會以為自己是絕對的正確,甚麼都勝下屬一籌,以為下屬封他為「太上皇」,其實這只是他的自封呢!

盼望真正英明的領袖,能透視以上細膩的分析,合乎中道地看自己看下屬。最理想的是在上述的互動過程中,下屬能因上司的愛護、肯定、諒解而建立起信心來,成為得力的助手、同工及同事;上司也能恰如其分,不亢不卑,成為一個為工場(教會、公司、機構、神學院)帶來無比祝福的領導者!

林榮樹

「S.H.A.P.E.」


S.H.A.P.E.源起

數年前,全球暢銷書《標竿人生》一書帶來很大的反思:「究竟我為何而活?」,在書中,作者華理克牧師曾提出(S.H.A.P.E.*)這個概念,並發展成一個易於理解及運用的工具,已經祝福了幾千港人,更肯定自己的價值及其人生之獨特意義。

我們期望透過這個工具去裝備教會、機構和不同組織裡的人,幫助他們去肯定和展示自己的S.H.A.P.E.,使他們在教會及各行各業的崗位上中貢獻所長,發揮影響力。

 *S.H.A.P.E.代表:Spiritual Gifts屬靈恩賜、Heart心志、Abilities能力、Personality性格、Experiences 

 S.H.A.P.E.作者簡介

Pastor Erik Rees(黎艾理牧師)

–         2010年6月2-3日首度來港主領S.H.A.P.E.研討會及公開講座

–         曾任美國馬鞍峰教會的事工部牧師,亦是「目的導向事工」的認證「生命規劃師」(Life Planner)及訓練老師(Trainer)。

–         作品包括:《活出獨一無二的你》、S.H.A.P.E.特質天生我才為主用》小組材料 、《活出生命特質》、“TILT: Small Shifts In Leadership that Make a Big Difference”

延伸閱讀:《活出獨一無二的你》 (Only You Can be You)

用21天的時間去反省、學習如何讓自己的生命有價值。作者勸勉信徒要為自己的人生作出三大抉擇,包括把生命全然交上、用智慧管理你獨特的恩賜及用心服侍別人,並要將眼光投放於屬天的奬賞上,努力向著標竿直跑,活出獨一無二的你。

參考網站:

http://www.ccl.org.hk “健康教會”

http://www.shape.org.hk

查詢:2748 2179 William Fong

課徨安排

第一階段:S.H.A.P.E. 初探課程

第二階段:「S.H.A.P.E.:活出獨一無二的你」課程

第三階段:S.H.A.P.E. Facilitator:導引者課程

詳情請按此下載pdf:SHAPE 3 lev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