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定格」思維的時間觀

frog-1247177_1920.jpg◎呂慶雄

領袖的視野需要一個不一樣的時間觀。你慣常會如何看時間?若簡單地用「過去」、「現在」與「未來」區分,你會經常想起哪個時段?多是回味過去,想像未來,還是活在當下?回望過去是為了逃避現實?想像未來是因積極樂觀?面對今天只有無奈,還是努力為未來打好根基?

辨認自己的成長歷程會讓你更明白神在過去怎樣塑造今天的你。回憶過去,可以是回味、數算恩典,同時也是檢視自己到底擁有甚麼。今日你擁有的領導特質與風格並不是一夜突變而成的,可能在你出生時神已埋下種籽,時機到了便發芽生長。尋找個人成長的軌跡,同時可以是尋找神早已預備的召命。

而領袖能否「完善」(Finishing Well),避免中途跌倒或一跌不起,其中一個重要關鍵是以不一樣的時間觀來看今日發生的事。若現正身處「成功」階段,認為此刻的我便是人生贏家,此刻的經驗可以流傳萬世仍然有效、都會成功,如此思考,不能持續成功的機會便大增。因為人生不同階段都有或大或小的成敗經驗,這些經驗是你走下一里路前需要學習的「功課」,若認為此刻便是最高峰,把目前時間「定格」,能意識到下一個高峰的可能性亦相應減低。

身處低谷的情況也一樣,一般人面對逆境無力前行,多是把當前處境「定格」,認為自己從此只會如此這般地活下去。人生的無奈並不是因為低谷,而是把短暫的低谷視為永恆或終局,把要學的功課視為無意義的苦難。

作領袖的需要有較高的反思與整合能力,才能跳出「定格」。就算「定格」是自然發生的,若令我們停留在過去或現有的經驗,這「定格」很大可能成為阻礙我們前進的牢籠。

所羅門王透過政治婚姻達致四境昇平,以為這就是成功的方式而忘記那是耶和華的蔭庇。政治婚姻成為他的「定格」,結果是引入外邦的神。

先知以利亞停留在巴力一戰的成功,忘了曾遇上的俄巴底如何收藏了100位耶和華的先知,他以為只有自己孤身作戰;也忘記了連饑荒之時,神也能透過烏雅與寡婦供應他所需,結果他竟然求死。

使徒保羅沒有「定格」在迦瑪列門下,或是為猶太公會迫害基督徒的「風光」歲月中,反而願意接受自己親手迫害的基督,還為向外邦人傳福音這使命甘願被打、被囚、被出賣。

近年多次來港的巴勒斯坦人牧師亞歷斯阿瓦德,沒有「定格」在不公的待遇、家族被以色列軍隊傷害的慘痛過去中,他分享的都是復和的信息。其實,不少災難的倖存者也有類似的經歷,換個角度看神的時間表,讓過去的經歷成為領導與影響力的資源。

「上帝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恆安放在世人心裏;然而上帝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測透。」(傳三11,和修本)

過去正面或負面的經驗總會留下痕跡,神會按著被造之物最佳的時間,讓這些經歷轉化成為生命資源,豐富我們的領導力。能否走出「定格」,視乎我們能否洞悉當下的真實經驗與感受,成為我們要學的功課及何時會被轉化為帶領的能力。

就如主耶穌預言彼得會三次否認祂,是要告訴彼得要回頭堅固他的弟兄。多年後,彼得也學會把這出賣主的負面經歷,化成從軟弱中重新站立的功課,繼而轉化成面對逆境的能力。

人不能測透上主的心意,只有憑著聖言、過去的經驗及神直接的啟示才能明白。而我們只有不斷從生活中反思,才能培育不一樣的時間觀,從神的眼光看過去、現在與未來。

你作斷判的標準反映你的價值觀,繼而影響你的行事為人與領導力。由價值觀到領導力,這是由內而外的領導(Leadership from Inside-Out)。

領導思維系列(二)

廣告

創意與領導力

life-3089646_1920.jpg

◎呂慶雄

創意對發展中的城市、工商業和政府都非常重要,具備創造力的人才,能突破現有的框框,帶領工商業、政府進入新里程。

培養創意可從生活中開始,包括從生活中多觀察、多反思、從多角度看同一件事,從而得出更多不同新觀點。正向思維也是重要的,只有批評及悲觀的論調,世界是不會有進步的希望的。當看到的是機會而不是限制,人會為著這些機會多作嘗試,新人新事便由此而來。另外,大膽想像也是創意的來源之一,有人說:想像力比知識重要,因為知識有限,而想像的世界可以無邊無際。有誰想到數十年前科幻小說內的機械人,今日會真的出現在現實世界,且會跟人對話?

想像與實踐
不過,想像與現實脫軌只會是空談。有想像力的人,一日可以有千百個新主意,但要透過討論、多作實驗,才能篩選出幾個可實踐的主意。

由想像到做到,可能是很漫長的過程,但只要有好奇心、問對問題,終會闖出新路。表面上看來彷似很矛盾,既要有想像與創意,但又要可實踐;這也許是領導與藝術創作的分別。因為帶領機構發展要兼顧的事情較多,缺乏執行力,跟隨者也不會投放心力與你一起拚。

帶領者能勇於嘗試,是機構甚至教會能發展出不一樣路向的原因,此外經驗是重要的一環。我們固然不可停留在成功的經驗,那只會阻礙創新,要同時反思成功與失敗的經驗,才有機會整合出一些切合現實的可能出路。

不少發明是把一些生活常見的事物連繫一起。最近就在網上看到有人把滑梯與樓梯結合,成為鍛練肌肉的設施。跑上樓梯是很好的鍛練,但落樓梯卻有損膝蓋,於是有人想到把滑梯拼在樓梯旁,便可以無損膝蓋去鍛練肌肉。這發明是具創意的,是否有市場則作別論。事實上,類似的創意表達在市場上到處可見,但在教會呢?

教會又如何?

創意培育在教育界、工商界也有不少討論,只是教會卻鮮有注重。當我們宣稱神是創造主,創意是神的形象之一,理論上我們應可大膽作出新的嘗試。可惜也許因為我們太形而上、太多包袱、太多理論、太多理所當然而不敢嘗試。有時不要說「自創」,就連由別人創新並已實驗的事工,我們也不敢踏出第一步嘗試。華人教會面對創新,第一個反應多是置之不理,事不關己。若有人推薦考慮便先看其不足之處,又以「傳統」的眼鏡來審視其「正統性」。

若涉及教義,我們當然不能妥協,但在事工形式、表達手法方面,是否可以鬆一鬆手?禮儀教會的禮儀程序需有框架,但也可以很創新,日本就有信義宗教會的牧者,穿著禮袍、留長頭髮彈唱改編較為搖滾的詩歌。在旅遊網站又有介紹一黑人教會的音樂,每周末引來一車又一車的遊客前來參觀,教會可以視遊客為騷擾而拒諸門外,但這教會卻視為機會,把敬拜做得更專業,實行每周佈道。

創新可以由接納新思維、新人新事開始。領導其實好需要創意。

 

你作斷判的標準反映你的價值觀,繼而影響你的行事為人與領導力。由價值觀到領導力,這是由內而外的領導(Leadership from Inside-Out)。

領導思維系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