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慶雄
作為決策者,不管機構或公司的業務有多專,決策者不能只是專家,知識還需要有一定的闊度。正是這需要,不同領域的領導學學者都指出,好領袖的共同特徵:謙卑。
謙卑並不只是對人的態度,還包括對學問的態度。不少專業機構的領袖都是從自己的專業出發,做得到,做得出色,於是被賞識,青雲直上。最後卻是離開了自己原有的專業,成為管理人。作為管理人,對本行當然要有一定掌握,但同時還需要兼顧人事、財務、市場觸覺、人際溝通,甚至有一定的輔導技巧才能勝任。
如一個專業的視光師,開始工作時,主要職責是為客人驗眼配眼鏡。可能由於個人態度與技術得到上司的賞識,由一間分店的視光師成為該分店的主管。及後成為該集團在本地區的主管。如今,主要的職責已不是為客人驗眼配眼鏡,而是處理市場策略、人事及財務管理等問題。也許要花不少時間在應酬,甚至辦公室政治。
離開了自己原有的專業範圍,壓力與不安與日俱增。而專家最大的問題,是「專」。在自己的領域很「專」,慢慢養成一種自以為是的習慣。當你與人對話時,常想,或說:「絕對」、「肯定」、「按我的經䌞」,甚至「當天發誓」等詞來堅持你的觀點,對別人的觀點便用:「不可能」、「你不懂」、「幼稚」等詞來表達時,你的盲點可能正逐步擴張!加上自覺力有不棣,但又不想承認時,於是便勉強撐下去,越撐越不安,越不安越撐,成為一個惡性循環。自己沒有長進,表現更每況愈下。
不要自以為有智慧;要敬畏耶和華,遠離惡事。(箴三:7)
箴言提醒我們,不要自作聰明,不要以為自己擁有所有智識。專家只是在某些很細小的項目上無人能及,在絕大部份的領域上都很無知。香港教育局長的一句:「大部份學生回家都是零功課」,正正反映了局長對實況的不了解。看了政策文件,以為具體操作會如文件所描述的一樣。懂理論不一定懂具體操作,擁有技術不一定明白背後的原理。不求甚解便作判語,是領袖的大忌,因此,作領袖的更需要謙卑。
敬畏神,代表真謙卑。因為知道無論自己多有成就,也只是造物主手上的一粒微塵。就算在所領導的群體內是最高領袖,心中有神,也知道有比你更高更大的帶領者在上,知道自己仍只是有限的人,不是全能的神。
歷來不少領袖當擁有絕對的權力後,便自以為神。獨栽者如是,初具成功便沾沾自喜的,特別需要警剔自己,試探會隨著權力增加而更具威力!
跟隨神,是作好領袖的必要條件,不是好的跟隨者,便不會是好的領袖,也沒資格領導別人。跟隨神,才能避免過份看重自己的專家身份,學習謙卑。真謙卑也會帶來不斷學習的態度,結果便是一個不斷成長的好領袖。
領導箴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