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呂慶雄
本文整理自2017年9月20日舉行的「教牧力領導力發展日」下午所舉行的互動研習坊內容。由播道會雅斤堂陳傳華牧師主講「中產與基層事工:事奉領域的擴展」。雅斤堂是近三年增長最快的教會之一,現在聚會人數約一千。由銅鑼灣到太子植堂,作為典型的中產教會,雅斤堂的同工如何動員中產信徒「瞓身」服侍深水埗基層?陳牧師在互動研習坊道中他如何帶領教會進行變革,也許可以成為不少典型中產教會的借鏡。
◎採訪及整理:Chris
神的感動,踏出回應一小步
2011年,政府向全港市民每人派發$6,000,當時我(陳傳華牧師)有了感動,提出建議,呼籲弟兄姊妹將其中$3,000奉獻出來,作更有意義的事,結果籌得幾十萬。弟兄姊妹積極的回應讓我感到驚喜和鼓勵。然後,神再感動,告訴我不但要奉獻錢,更要拿着錢去到最貧窮的地方服侍 – 深水埗。作為一個「中產」牧師,當時有點迷茫,可謂「人生路不熟」,但得朋友介紹,找到了「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的周姑娘。自此就展開了對露宿者的服侍。
接觸生命,心被融化
第一次與露宿者團年,吃盤菜,沒有公筷,坐在一班中產弟兄姊妹身邊的有衣衫、頭髮骯髒的、有身體帶異味的……當「關懷無家者協會」的義工介紹我們這班新義工,並着我們擁抱這些露宿者時,我雖為牧師,也心有掙扎。擁抱那刻,神問我:「你是否傳道人?若是,今天我(神)叫你擁抱一個我愛的人,你卻顯出這副模樣?」未做牧師前,我自問也很委身服侍,但神透過無家者的服侍再挑戰我。
其後,我們每逢節日會擧辦愛宴,一起吃、玩、敬拜、還有信息分享。和露宿者一起玩的弟兄姊妹有律師、醫生、大老闆……他們就是一起玩抛波、傳橡筋……這畫面很美,很奇妙。對中產的弟兄姊妹來說,奉獻金錢困難不大,要付時間和心力就不容易,然而,當他們接觸到這些有溫度的生命時,心就被融化了,神就透過他們的生命去祝福別人。
最近有一個成功故事:文仔,18歲開始「瞓街」,瞓了13年。有工作,但工資不夠付房租,唯有「瞓街」。接觸文仔後,他信主,也願意做長工,於是我積極鼓勵一位弟兄(他是迷你倉的老闆)聘請文仔。弟兄開頭有點抗拒,但禱告後也決定一試。過程困難不少,例如未上班,弟兄先給文仔$2000,好讓他買些衣服,怎料文仔第一天便失蹤,拿着錢大吃大喝。我們沒有放棄,只是改變方法,文仔要工作一天才可得一天工資。第一星期他返了三天,我們鼓勵他一星期返足五天便可以住在迷你倉,但一旦返不足就沒得往;又協助他開銀行戶口,用各種方法助他循序漸進地儲蓄。感恩,經過耐性的同行、鼓勵,漸見成果。文仔看到自己生命有轉機和盼望,弟兄給文仔最重要的不是錢,而是藉着堅持的同行,給了文仔「翻身」的機會。
分享、感染、文化轉變
有了成功的例子,我們就透過不同社交媒體群組,與各成人牧區的弟兄姊妹分享,藉此彼此感染。同時,亦會透過講台的信息、邀請合作機構到教會分享等,慢慢教育弟兄姊妹。現在我們每日都有200至300個弟兄姊妹去探訪。不但外展探訪,而是整個教會也慢慢學習與露宿者/基層融合。記得有一次崇拜,我在講台司聖餐,已聞到會眾席前排傳來難聞的氣味,因有一露宿者坐着。崇拜後,我問坐在那露宿者旁的兩位弟兄姊妹覺得如何,他們說:「幾好呀!」我再追問:「你們沒聞到臭味嗎?」其中一個說:「我聞到基督的香氣!」那刻,我深深被他們接納的愛所感動。
其實在我們學習接納露宿者/基層的同時,他們也努力學習我們的文化,記得雅斤堂在2014年時開始第一次崇拜,有個基層弟兄竟穿了恤衫、打了領呔來出席,與平日的他判若兩人,我們感到有趣之餘也心受感動,原來大家都在互相學習,希望融入對方的文化。
當然,我們教導中產的弟兄姊妹要先作主動,例如崇拜時要主動坐在露宿者/基層的旁邊等。
異象清晰,生命傳承
這幾年,我們只有兩個使命,一是做「門訓」,二是做「扶貧」。從成年,到少年,大家都向着共同目標前行和學習。起初參與的弟兄姊妹或者不多,但不要緊,有多少就服侍多少。不放棄,慢慢教育和感染,每一個成功的小故事都可成為行得更遠的動力。例如我們有位姊妹不滿足於做露宿者/基層,結果發起並帶領了一班弟兄姊妹去服侍老人院的長者,帶領了很多長者信主。又例如原本我們定了「不做教會兩個港鐵站範圍以外的地區」的規矩,但有弟兄姊妹在荃灣看到一個全身臭味的伯伯,由於來不及找人協助,於是將伯伯送回他家裏並幫他清理身上的髒物。伯伯最後在離世前信了主。這些都是弟兄姊妹由心自發的行動,所以中產是可以有時間的, 當他們知道在地上付出的時間可以化為永恒,他們是願意的。
2014年在太子植堂時只有5個少年人,我兒子是其中一個,我問他為何要去,他說要做神要他做的事,他只是16歲。現在有80個少年人,六成是基層。我兒子的好朋友中有一半是基層,他讀國際學校,以前與朋友都講英文,現在學講廣東話,所以中產與基層的少年人是可以融合的。但重要是訓練中產的父母如何教育。
陳傳華牧師分享後,有參加者提問關於服侍比例上的處理及教會如會平衡中產與基層的牧養。陳牧師分享:他們參考過其他教會的情況,發現有些教會服侍得比較辛苦,於是他們將比例調整為「三比一」,即三個中產對一個基層,這不但是錢的問題,也是人力考量,例如要帶基層查經,他們有突發問題,中產便要去幫手。「三比一」服侍時會較輕省。
至於教會的資源,有七成是花在中產上,因為當中產強壯時,他們便可有力服侍基層。所以講台的訊息也主要是牧養中產,例子就對基層。中產和基層有不同小組,如果基層想過去中產都可以,他們「消化」到便可。
總結
雅斤堂的經驗,堂會的帶領者首先要有明確的異象和方向,順服神的感動把握機會行出第一步,那怕是多麼「小」的一步。帶領者由己做起,然後將成功的故事與弟兄姊妹分享,發揮感染力。也要教育和以真實的生命榜樣影響年青一代,讓使命得以傳承,事工才能持續及延伸。另外,在服侍基層時,要有計劃,衡量教會和弟兄姊妹的承擔能力,也不可忽略對中產的牧養,服侍者若乏力,侍奉也難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