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慶雄
如果要用幾句說話指出轉化型領導的重點,就是透過提升跟隨者的潛質,引導及改變他們的人生焦點,朝向最有意義與價值的方向發展。若他們的個人目標能與機構(泛指私人公司、企業、教會、社企,非政府組織等,下同)的使命一致,或機構的業務/服務性質有助他們尋找及發展個人使命,他們便會在這裡安身立命。背後的信念與假設是,當一個人找到願意為理想與使命付上代價的事情時,他便有最好的發揮,而所屬的機構,也會得到最好的員工,甚至未來掌舵人。
從這角度看,達成城市轉化的目的,應由個人轉化開始。由個人到機構,又由機構到社會與城市,一層一層地發揮正面的影響。革命,不一定是口號式與大規模運動式,可以是默默耕耘,一點一滴潛移默化的影響。特別在價值觀轉變與文化更新方面,不能一蹴而就。
持續學習與領導素質
城市轉化的使命,並不是一個人或一間機構便能達成,更不是一時三刻可以做到,是長期的堅持與努力。帶領者需要不斷更新,持續學習,才能不斷回應時代的需要,為更新轉化不斷注入新的動力。不同領域的領導學學者,都得出相似的結論-以謙卑的態度持續學習,才能達至最後的、持續的成功。
甘陵敦 (J. R. Clinton) 的研究指出,能持續得力,在領導崗位上「善終」(finishing well) 的領袖不多。按他的觀察,作領袖不容易,能持續到底而沒有耗盡的領袖[1], 就是那些能保持良好領導果效的領袖。以下五個共通點,只要有四個或以上的特徵或操練,這位領袖能成功的機會會很高:
- 清楚自己的人生使命與方向,知道自己在做甚麼,應與不應做甚麼。
- 擁有活潑的靈命,與神的關係日日更新。
- 持續各類不同範疇的操練,包括身體、靈命和品格等方面。
- 持續學習,不一定修讀甚麼課程,而是持續學習的態度。
- 擁有良師 (mentors),有同行者在生命不同的關口提供指引[2]。
不約而同,柯林斯 (Jim Collins) 也提出第五級領袖需要有的,是個人特質,就是謙遜 (humility) 和意志 (will) [3]。 謙遜其實就是持續學習與成長的態度,意志就是堅持與個人紀律。無獨有偶,柯林斯在2015年「全球領袖高峰會」所發表的〈七個問題:超越優秀晉身章越〉的演說,正道出了領袖可以「善終」的操練,與甘陵敦研究基督教領袖,有相似的結論。其中兩點包括:
- 用第五級的抱負為使命效力,即清晰的人生使命方向。
- 重新定義失敗,即在表面的失敗中學習,從中得著成長的經驗,也即持續學習[4]。
我們持續學習,才能掌握時代脈搏,在不同時代處境中實踐召命。而領袖的學習,並不只是學習理論與原則,還有實際的應用處境。
群思群學的領袖高峰會
今年在香港舉行的「全球領袖高峰會」後,我們隨即舉行專為中國內地教牧同工設計的「高峰會」研習課程。視象學習包括了培靈性的講章、教會管理與領導的教導等這些能直接應用到教會處境的內容。更重要的是借鏡商界經驗,如不少內地教會同工,看罷霍斯特・舒爾茨(Horst Schulze) 的〈建構世界級的服務〉的視象演講,領會到如何提升酒店業員服務質素,並反思教會也應有這種服侍的態度與要求。討論的過程中,主要論及教會該如何把這些商界背景的經驗,合宜地應用到教會的事奉人員培訓中。
能總結別人的經驗,讓自己少走冤枉路,結合別人與自己團隊的經驗,更讓所聽所領會的更見具體。因此,這類「本色化」的研習,除了視象學習外,還加上本地同工量身訂造的課堂,並在每一環節給予更多的空間,包括討論及個人反思,讓知識「內化」(internalize),成為真正影響領袖價值觀的資源。我們也要求來參與「高峰會」的教會同工,最少要帶一位同工前來,目的就是團隊學習。一個人的領會,總不及二人以上一同學習所產生的影響力大。
此刻,我們也正著手準備香港本地的小型領袖發展日(編按:已定於2016年9月21日)。凝聚本地未有機會出席今年年初「全球領袖高峰會」的教牧同工,更貼地學習如何成為更出色的教會領袖。
小火花的革命
環顧今日我們的處境,不管你重點關心的是教會、職場、香港社會、中國,或是世界性的問題,我們每日都接收大量負面資訊。我們付出關心,看到的可能是不少負面的報導。如何在這負面報導中生存?的確已是一個難題。不過,作為基督徒領袖,我們有責任帶來盼望,這也是我們的信仰。屬靈領袖需要敏感神在這時代的作為,敏感祂要向這時代所說的話,才能帶領跟隨者成為時代的燈臺,發光發熱。作為領袖,我們如何讓教會、機構,甚至家庭成為燈臺?若不是一個持續學習的領袖,我們跟本不能逆流而上,在灰暗的前景仍看到盼望。
執筆之時,剛在台灣發生了「小燈泡」的悲劇,一名4歲女童在街上突然被一懷疑精神病患者殺害。「小燈泡」的母親事後冷靜地回應事件,並呼籲出席參與追思者不要批評,收起仇恨,以愛來回應現實的殘酷。她的回應感動了無數人,如果能改變一些人對仇恨的想法,她已起了一個小小的革命。有人甚至說,全台灣最理性的,竟然是這母親。若部份媒體也因為她的回應,改變了大幅渲染慘劇的過程,以及改變太快扮演判官角色的習慣,革命的火花便會繼續蔓延,為媒體帶來轉化。
同樣,面對災難性的意外,不同的回應帶來不同的迴響。「小燈泡」母親帶來的迴響是大的,祈盼她能早日得著安慰,同時也期望媒體中人可以從中得到啟廸,由一小步開始改變。
改變由小開始,轉化也一樣。小火花可以帶來大改變,小火花從哪裡來?當然是聖靈的感動,以及在學習的過程啟動。若想在這多變的世代中持續發揮影響力,孜孜不倦的學習態度,也許是今日的領袖最需要的。
*本文曾於2016年五月《城市心》中刊登
[1] 耗盡(burn out)在上一期《城市心》有討論,其中一種定義,是在情緒消耗、個人成就及非人性化三方面指數表現如何,詳參劉忠明、呂慶雄,〈是誰耗盡?基督徒事奉及工作狀況調查2015〉,《城市心》(第8期,2015年12月),頁7-11。另外,基督徒領袖的耗盡現象,領袖的表現若出現道德上的敗壞(corrupt)或精神/身體的崩潰(collapse)跡象,便是耗盡的徵狀。
[2] Clinton, J. R., 1 and 2 Corinthians: Problematic, Apostolic Leadership (Altadena: Barnabas Publishers, 2003), pp.129-131.
[3] Collins, Jim, “Level 5 Leadership: The Triumph of Humility and Fierce Resolve” i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anuary 2001), pp. 1-12.
[4] 全球領袖高峰會(Global Leadership Submit)在香港舉行的日期是2016年1月29-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