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與壞領袖

 

cemetery-2037273_1920.jpg◎呂慶雄

我不同意單用「影響力」去定義領袖——太簡單,也太闊。但是領袖必需要有影響力,而這影響力並不在於權力與崗位,而在於品格與能力。前者是透過品格影響跟隨者,後者是完成目標任務的必要元素。

好人,意指道德上的好人對跟隨者有正面的影響力,但卻不一定有領導技能。重要的是他/她能在適合的崗位,對準目標群眾,正面發揮這種道德領袖的魅力。同時也懂得避開自己的「死位」,不斷重覆暴露自己的弱點犯下「低級錯誤」,只會對消了正面的影響力。

例如,一個不懂主持會議的好人,為了尊重與聆聽不同意見,也顧及了不同意見者的感受,結果便是議而不決。又例如,在處理出現紀律問題的個案時,總是給與犯錯者機會,導致其他同事需要不斷「補鑊」,又或導至工作氣氛散漫,結果是因一人的關係而破壞了團隊。品格上是好人,但作為帶領者卻未能完成任務,也未能在過程中建立團隊,結果是好人成為了壞領袖。

做好人但不是好領袖的例子並不難找。提升不得民心但有年資的員工,結果怨聲載道。努力做好人而怯於說不,結果犧牲的是個人健康與家庭時間。不斷代表機構/教會答應外面邀請的工作機會或需要,員工工作量與壓力不斷增加。明明要趕年度計劃與報告,但忙於應付別人的「緊急」要求,最後未能在限時完成。

是否似曾相識?這些都常見於公司、機構與教會。有時,我們會聽到教會的回應:我們是做人的工作,一些個人的犧牲是在所難免的。真的在所難免?

如果明知自己的個性或習慣是這樣,是否可以考慮以團隊配搭的方式,互補不足?一隊足球隊需要有前鋒也需要守門員,以人為本(people oriented)的領袖也需要以事為本(task oriented) 的配搭,二人同心互補才能做好,又有效益。

一間公司需要異象領袖(vision leader),同時也需要大管家。教會也一樣,有好人牧師也需要高效能行政總監,驅動教會的發展。否則,再好的人,也會被接二連三的「低級錯誤」打倒。十件好事的正面影響力,可能比不上一件壞事的破壞力。

廣告

得人的領袖

oak-vines-1534358

◎呂慶雄

 

成功的領袖,是「得人」的領袖。

 

有人說領導與管理主要的分別,在於前者的目標與人有關,後者則是事務性的。有些時候二者不容易清晰劃分,有時做好件事與建立人,是雞與雞旦的問題,做好件事也需要靠人才。流傳多年的一番話:好人多數不會是好領袖,成大事要不區小節,不能婦人之仁,甚至說要犧牲一些人來讓自己成功是無可避免的。

 

《三國演義》中劉備三顧草蘆,為要得到臥龍先生出山幫助他拯救蒼生黎民,得一人得天下的價值觀早在這歷史小說中反映。就算最後的目的是要為一己之私成為最終王者,也需要懂禮賢下士,對人才珍而重之。可惜今日卻把「得人」的道理束之高閣,效率與效益成了最重要的成功標準。所有的「別人」皆淪為領袖的工具,或利誘,或威逼,或交換條件,總之就是完成自己目標的工具。

 

基督徒的領導觀並不是這樣。建立一個人比做好一件事更為重要,因為神不用人來為祂做事,祂用做事的過程來建立人。

 

義人的果實是生命樹;智慧人必能得人。(箴言 十一30)

 

箴言早已提出得人的重要。義人的品行能為別人的生命帶來正面的影響力,不斷正面影響人的人自然能吸引更多有品有能之仕愛戴。這裡「得人」一詞包含:取得、帶走、召喚、引導、奪得等不同的意思。

 

換句話說,物以類聚,你是甚麼人便吸引甚麼人。若老闆唯利是圖,公司的運作一切以利益為依歸,不以利字當頭的人便不能待在這裡太久。平庸之人當領袖,跟隨者也不會是出類拔萃的人才。義人、智慧人,由心發出的善良,自然能與這些人為伍。

 

寫這篇短文時身在加利利,耶穌在這裡呼召門徒。門徒的獨特性並不在於能力,而在於忠心。最後這小撮社會上不太出色的人卻參與了神改變世界的大事。

 

若你認為下屬不濟,可能是因為你不濟。若你的團隊有出色的表現,可能是因為你很出色,能吸引人才。

 

領導箴言(十一)

領導人之胸懷與二命

1330600_98900797

今日重看華里克牧師的錄影片,是講述2005年他在其《標竿人生》一書暢銷全球並驟然成為巨富之後,是如何自處的。我對他深深致敬,因他將得到的龐大利潤用於環球性的需要上去,其擁抱世界的胸懷實在可敬可佩。有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是「萬不能」。

他推介的標竿人生運動啟發了我進一步思考,我稱之為二命的人生、二命的教會(及二命的機構)。既然大誡命(或稱大訓命)與大使命在我們的信仰生命中是至為重要的,故此二命包涵了我們信仰的全部。領導者的信心與胸懷,亦必須是以二命為動機與動力,特別是愛神愛人這最大訓命亦必須成為領袖們的核心價值,並讓二命驅動!基督徒領袖應是愛神愛人的人,因為這就是主所說真理(律法和先知書,換言之整個舊約聖經) 的總綱,故我們要建立二命的領袖。

基督徒領袖的內心世界中甚麼是最重要最核心的呢?他必須學習讓主的心成為他的心。商界的領袖多以Profit Making 賺取利益為核心目標,這是極可以理解的,但基督教教會又如何?特別在經濟欠佳的日子,我們可以不為五斗米而折腰,不讓掙扎「求存」成為存在原因或目的嗎?相反,繼續以愛神愛人為最終目標與動力去慘淡經營,換言之,若然以愛神愛人的心去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而得不到供應時,我們仍然繼續以此為胸懷與抱負,這才是真正屬靈的領導,因為我們能在患難中仍沒有失去視野,失去身份,無論得時或不得時,皆以主看為重要、看為首要的為至要,這樣領導的胸懷極為重要。

過去多年,「證主」成為推動標竿人生的佼佼者,祝福了許多香港的教會,幫助教會更新,而我們以二命為首要。2000年華里克牧師來港成了香港教會的大事,以往近300間做過「標竿40」的教會不知今天是否仍然以愛神愛人為其核心身份及使命,繼續以此目的建立神的教會呢?愛神愛人不是一個Project(年題),不應如季節的裝飾品一樣,在應節後就除下來又排上另一新鮮的招牌與主題。相反,因愛神愛人是主的最大訓命,我們作教會領導的就要始終如一,每年帶領教會去進深二命,不應因看多了而生厭,反應加強發展下去,讓二命繼續成為教會與機構的領導發展方向,直到世代的末了。

林榮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