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對領袖的挑戰

book-539154_1920.jpg

◎劉忠明

最近進行的基督徒閱讀習慣調查肯定了信徒看書不多這個事實,但為何信徒不大看書呢?是否在這數碼時代,數碼媒介取替了傳統印刷的實體紙本書呢?

若看統計數字,在接近1,500個回應中,有600多位信徒認為自己不是經常閱讀的人,而這認知是跟每週花在閱讀書本上的時間相關的。在這批人中,約64%是每週閱讀紙本書一小時或以下的;而認為自己是經常閱讀的那群人中,約只有20%的人是少於一小時,比例是懸殊的。那麼不是經常閱讀的人是否閱讀紙本書以外的東西?看來不是!每週只花一小時或下閱讀電子書的也達到64%,網上新聞是53%,網上文章是54%,而花一小時或下閱讀經社交網絡傳來的文章更達66%,由此可見很多信徒根本就不閱讀,不單不看實體紙本書,一天也花不夠半小時在所有媒體的書本和文章上!更重要的,這個不經常閱讀的習慣是包括非基督教資訊!他們均表示忙碌和沒有閱讀習慣是基本原因,而內容沒有趣味和不能引起共鳴亦是重要因素。

較欣慰的消息是在認為自己是不經常閱讀的人中,教牧傳道只佔極少數,但在有事奉崗位的信徒中,卻有四成認為自己是不經常閱讀的,故從教會的整體領導來說,閱讀不多便是一普遍現象。

對領袖們來說,今天大家都很忙碌,在職場和教會做很多事、開很多會議,但這些忙碌真的全有果效嗎,能解決問題嗎?可能根本只是忙碌做事,卻沒有機會思考、沒有機會靜下來,那麼沒有輸入(input)哪有輸出(output)呢!決策過程中如何考慮,是否只憑記憶、想當然的便作為基礎?個人安靜獨處靈修固然重要,但閱讀和學習的空間也是人成長的關鍵,特别在今天這個複雜的世代,信仰的原則怎樣在社會中活出來是不能憑空想像的,是需要廣泛閱讀才有幫助。

我們花在電子媒介上的時間不少,但真正花在閱讀上真的有多少?調查結果顯示我們每天看詳細的新聞不多,可能不少人只看標題和手機上的視頻,而看文章的就更少,那麼我們在電子媒介看了些甚麼?只是聊天、看視頻和手遊?若你正在看這篇短文,你已是極少數的一份子!

有些人可能較多閱讀,但走了極端,閱讀只為在講座或教導上「大拋書包」。將自己的閱讀經驗和别人分享本意是好的,但有時候我們未必掌握作者實意,只作片面的講述,以符合自己的框架,而且數量可能不少,聽眾也不知道那些作者是誰,沒有共鳴,而甚至有反效果,感覺和講員不是同一類人。但這些人總比沒看書的人好些,有些講員只依賴一點點的網上資料和記憶,便盡情發揮,在此無意貶低網上資源的價值,只是網上資訊良莠不齊,而且是片面的多,如何可以幫助我們全面理解問題呢?真的要靠花多些時間來閱讀各種媒介上的材料,才能裝備好自己在這世代牧養。

可以肯定閱讀是要花時間的,而且讀書要數量多、種類多,以及讀得對。至於媒介載體,則是其次,視乎個人喜好和習慣。閱讀實體紙本書有其好處,但不可忽視電子書的方便性,同時網絡上的短文也能於短時間內提供了不少擴闊知識的空間,加上視頻、圖表等生動的表述,亦有交叉互動的功能,閱讀經驗也許更豐富!

在繁忙的工作和事奉中,教會領袖有何解決閱讀不足的方法?行動的誘因是從迫切性開始,現在有沒有必要解決的問題呢?例如要教導會眾做門徒,學習祈禱生活,面對性倫理,以至職場見證等,有些是古老的課題,有些是現代處境的東西,要教導甚麼內容、怎樣進行、前人經驗怎樣、如何結合會眾的需要等等都是可以從閱讀開始。正如專題研習一樣,從閱讀中搜集資料,和同工長執們一同探討這項事工有關的東西,分頭找資料,進行閱讀、整理、報告。這是開拓閱讀習慣的一個開始。

或許你認為這樣太功能性,不是閱讀,沒有樂趣。在一群不經常閱讀的領袖中,這是沒有辦法中的一個辦法,總要從實際需要出發才比較有動力。這種進程有一個好的「副產品」,就是培養做事有條有理,潛而默化下,不單在帶領的事奉中有好處,對講道教導等也有幫助,有框架、有證據,不再隨意自由發揮。對領袖來說,閱讀的挑戰不是這麼難去克服的!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