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忠明
我聽過不少牧者這樣說:「我的呼召是去牧養,而不是去管理;況且我根本不喜歡開會,也不喜歡數字,那些年度計劃只是文件,去年怎樣做明年修改一下便可,不用太認真,環境常變,有時候計劃了的都不可行!所以牧養更重要,聚焦在弟兄姊妹身上更有價值,領導與管理由其他人去做吧!」
你是否認同以上說法?你真的認為自己不是領導的料子?背後有否一些誤解?傑出的領導人物確有一些過人之處,好像聖經中的摩西、尼希米、保羅和彼得等都各有特色;歷史人物如馬丁路德、華盛頓、孫中山,我們也許都難以學效,然而神只找出色的人物做領袖嗎?歷代歷世、不同地區、不同群體中也有些較平庸的領袖,他們在那個特定的時空對人對組織都有一些貢獻。
今天神呼召的人應該是可以帶動弟兄姊妹去做門徒的人!其實牧養是甚麼一回事?我相信牧養不只是關心、守望弟兄姊妹這麼簡單!而是要和弟兄姊妹同行,一同成長,一起學習做門徒,有扎實的聖經教導固然重要,但鼓勵和糾正他們的生活見證也是該做的事。要做好這些,便要有洞悉人需要的能力,要有處理人際關係的技巧,要有策略、要有計劃,要明白事情的緩急,要懂得資源分配,這便是管理,便是領導!所以牧養和領導是分不開的。
領導就是要影響別人!若你在堂會內不打算影響別人,那麼便不要做領袖好了。做牧者、長執部長以至小組組長的,都是在領導的崗位,即便是在職場或家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擔有一些領導之責,因此不是你怎樣看自己,而是祂呼召你去做甚麼!在領導崗位的,便要活出領導的樣式來,還未清楚的,便再次審視吧!
那麼我們可以這樣說:每一個人都可以是領袖,在不同的崗位上都應該發揮某些影響力,讓其他人可以跟從,只是每人的責任大小不一,因此問題是如何掌握領導力!有一點必須澄清的是,不是每個人都可成為偉大的領袖,摩西、保羅等人的思維和行為不是人人都可以學習到的。但至少我們能做的是盡忠,凡事儘量做好一點,不逃避自己的責任,這樣,必然能成為個别崗位上的好領袖!所以,你可能不是傑出領袖的材料,卻可以是一位對得起主、對得起自己和弟兄姊妹的問責領袖!有心接著便要有基本的技巧,這些都不是難以掌握的。
定目標時有所謂SMART的目標,在談領導力時,也許可借用SMART這五個英文字母。SMART代表屬靈的(Spiritual)、留心的(Mindful)、果斷的(Assertive)、有反應的(Responsive)和受教的(Teachable)。「屬靈的」就是以基督教信仰的價值觀來看人和事;「留心的」是對事奉崗位、事工和人有專注;「果斷的」是不逃避問題,願意面對和處理;而「有反應的」是對人對環境敏銳,願意作出適時的改變;最後「受教的」是願意接受教導,有學習改進的決心。
這些不單是思維和技巧,也是品格特質,不是每人每項都要精通,但相信在領導崗位的,若能小心實踐的話,總會吸引人,可以影響到别人,也該可以成為一位得人喜愛的領袖。
做個SMART領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