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忠明
教會教導信徒要學習謙卑、禮讓,寧願自己吃虧,也不要别人受損。你有沒有受過這些教導?在你工作的環境下,若你受着壓逼,你真的可以從容地忍讓嗎?
很多時候,信徒都是馴良的一群,不但有愛心,而且忠心盡力,普遍地在職場上都是受歡迎的一群,特别當有緊急或困難事情要辦時,大家不期然會想到這些員工,他們大多不計較,願意幫忙。然而若同事中有一些較為計算多一些的信徒,多關心上司的決定對自己是否公平,而辦事也可能較為進取,你會怎樣看他們呢?信徒又可以接納這些在工作時稍為明哲保身,但卻在另外一些重要場合爭取表現,較為「靈巧」的弟兄姊妹呢?那一種才是「好」的信徒?
也許我們要接受的是神所創造的你我他都不是一樣的,我們不單有不同的性情,也有不同的目標理想、思維方法和做事方式,雖然因着信仰我們有一些基本相同的價值觀,但實踐方法卻不一樣!正如我們明白貪財是不應該的,但除了不義之財外,靠自己勞力去做好工作,以爭取較快的加薪升職,並作稍高風險的投資,這又如何呢?你滿足於作為一個專業人仕,但我卻認為置身於管理層才可有較大影響力,相對來說,我較有向上爬的「野心」,可以嗎?
相信大家都難以說有野心的那位不是「好」信徒,我們也不都是要在職場上有相同的行為和目標,正如很多生活上的信仰實踐,大家是可以有不同的表現!標準答案當然是:內心的動機和個人與神的關係才是關鍵!只有神才可看透人心,我們不能隨便論斷他人,但也不能不提醒一些可能明顯地「出位」的行為啊!信徒的群體是有張力存在的,對嗎?
回到最基本和核心的問題是信徒應如何生活。保羅在以弗所書中說到新人的生活(弗4:17),領受了真理的是和以前不同,有聖徒的身分,因而價值觀、思想和行為也和别人不同。他繼而在弗5:15-17指出行事為人要謹慎,像有智慧的人,還要好好把握時機,因為現今的日子邪惡,不作愚昧人,要領悟主的旨意是什麼。說完這些基礎,然後才談到生活上的各種關係:丈夫妻子、父母兒女和主人僕人。有智慧的人是那些能夠領悟主的旨意,明白祂在個人身上的計劃,懂得把握「時機」,就是神給每個人的機會,而且能夠凡事感謝神,存着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順服。
生活是要有焦點,不論在什麼崗位,學生、文職、技術或專業人員、牧者、主婦和退休人士,都在各自的空間時間裡有神給予的角色,所以不是不能有野心,而是反省「野心」從何而來,要爭取什麼「時機」,實踐過程中是否有良善、公義、誠實呢(弗5:8-9) ,是否和光明的兒女這身份相符合?更重要的是不能令其他人跌倒!基督徒是愛的群體,不能因自己一個人認為是對的,便不理會别人的看法,保羅吩咐哥林多人不要讓自己的權利成為軟弱人的絆腳石便是這個意思(林前8:9) 。李適清和楊家強在《職場行者》一書中便指出愛是在職場人際關係上的一個要素,因着愛弟兄,而向弟兄提出忠告,和因着愛弟兄而不做令人絆倒的事情同樣重要,愛不只是在教會中才實踐,在職場上更要有愛,這才是有基督真理的新人!
信徒可以謙卑順服,亦可胸懷大志,兩者並無衝突,重要的是先明白神的旨意,為我們預備的是什麼「時機」,做好本分,在崗位上盡忠,和肢體們互相鼓勵,一同以不同的目標和方法,一步一步地去實踐神給大家的使命,讓萬民做耶穌的門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