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慶雄
跟隨者期望領袖有清晰的界線,有清晰的指示,不要含糊。跟隨者只有在清晰的界線下,才能擁有自信及自由發揮的空間。世上沒有絕對的自由,所有空間都是有所限制的,只是這些限制是否合理,界線是否明確。但是,若界線定得太死,便被視為沒有彈性,缺乏隨機應變的能力,也阻礙了創新。
這是一個銀幣的兩面,到底要不要界線?誰可決定這些界線?在甚麼情況下可改變這些界線?今日常提到的「無牆教會」,就是對應著教會因著各種原因,定下過多界線,失去回應這時代的能力,因此而「拆牆」。領袖按著其他人所不知道的原則,改變遊戲規則,把原有的界線挪開,其他人便說他「搬龍門」。立心不良的不用說,但若是好人有好的想法,但最後卻被人看為建立圍牆,「搬龍門」,怎辦?
其中一個方案是,擴大「灰色地帶」。說:我們要有界線,但需要具備彈性,如果是倫理道德問題就是不能挪移的底線,但做事的方法好壞,卻可以因時因環境而變。但問題卻出在,做事的方法也涉及道德操守的問題,我們是否可以用「灰色地帶」來合理化我們的「踩界」決定?
以香港食環署的小販管理隊執法為例,何時向無牌擺賣的街頭小販執行拘控?按規條,不執法是失職。但也有另一套沒有明言的做法(共識?),是按情況決定。讓負責員工有空間自行判斷,也許是按小販對當時行人做成的安全威脅,或以阻街的程度作決定,這是彈性空間,也可以是灰色地帶。當我們了解到領展旗下的商場大幅加租,甚至只租給大財團名下的連鎖店鋪,我們如何教導下一代要按規矩而行?無牌小販沒有跟規矩而非法擺賣,但按規矩他們則無法經營。這刻,若要合理化在樓下街頭賣雞旦仔給小朋友吃,便以「灰色地帶」來把這混合經濟與社會公義的問題簡化,來說服自己甚至小朋友做這「不合法」行為。就算是平時奉公守法的你,也總不會為了合乎規矩而多花車費到「合法」的店鋪比雙倍價錢買雞旦仔吧!
當你擁有解釋權時,「灰色地帶」是挺有用的。作為領袖,問題就出在當你擁有解釋權時,你怎樣運用。界線清晰的其中一個定義,是領袖、執行者及接受服務的,都清楚標準在甚麼地方,在哪些原則或情況下,可以對明文的規定作不同的詮釋。基督徒的世界觀,是黑白分明的,但在實踐的過程需要靈活應用不同原則。純良像鴿子意思就是單純地以黑與白去看這世界,而靈巧像蛇就是靈活應變。箴言提醒我們:
因為智慧要進入你的心,知識要使你充滿喜樂。
明智的決定必會保護你,聰明也必會保守你平安。
智慧要救你擺脫惡人,擺脫言語乖謬的人。
(新普及譯本, 箴言 2:10-12)
要作明智判斷,需要由心出發,讓屬神的智慧說話。這三節經文提到我們作決定需要智慧、知識、明智和聰明。按原文,這四個詞包括從神而來的睿智(智慧)、被訓練出來的能力(知識)、策劃與管理能力(明智)和理解能力(聰明)。明智的判斷,是來自神所賜的智慧,以及人努力的結果。明智在和合本譯作謀略,而原文可應用於正面及負面的意思。若沒有神的智慧,人的謀略只會成就人的私慾。因此,四者之中,又以屬神的智慧最為重要。
領袖提出的灰色地帶能否被接納,要視乎跟隨者對他的認識。這領袖是否擁有屬神的智慧?他的謀略是為自己還是按神的心意而行?智慧幫助我們除去惡念,以單純的心作判斷。以傳統東方智慧,是「明心見性」,不過這個心,是以神的智慧來定下界線。之後,便是以神給我們的裝備與經驗作好溝通與策略計劃。
領導箴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