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者的責任 曠野領導力(二)

walking-in-the-desert-1405891

呂慶雄

 

接續上星期的討論,曠野的領導力操練,是讓我們明白平日也許太隨意,不太認真對待自己的領導權責。不過,跟隨者也有他們的責任。

當日的組員,開始時沒有注意組長在做甚麼,直到教練提醒組員,你們不幫忙,只會連累整個組不能依時完成任務。還有些組員站在一旁談話,之後還說不知道當時組長在找甚麼。另外有一位較年長的組員看著教練說:「組長年輕,應多受教訓!」

他們也反映了我們不少跟隨者對待領袖的態度:

一・事不關己 

教會以致機構組織的問題,是否只是帶領者的責任?跟隨者只有向負責人問責,出了問題只是領袖的事,事不關己?這種抱有冷眼旁觀態度的跟隨者可能未有發現,自己就算不是問題成因,也可以是問題的答案。特別在教會處境,帶領者需要面對的處境,也許他力不能勝,以致問題叢生,若團隊文化已建立,看到領袖有所不足而互相補位,至少不會因為當前的危機而導致分裂,也許問題不會惡化下去。

二・漠不關心 

另一種態度是漠不關心。作為跟隨者,我們是否不能影響領袖的判斷與行為?一個團隊各自為政,這算不上團隊。可惜不是教會、機構的執事或主管團隊,各為自己的事忙,忽略整體,也不看領袖的需要。是的,領袖不是完美的人,就算在位很長時間的也有盲點。當然,這是雙向的,領袖的開放態度很重要,但跟隨者不死心,鍥而不捨地推動機構發展同樣重要。

 

三・他需要學習

較年長或年資較長的需要有一種放手的心態,讓新一代領袖學習,從而更有效地接任。這些已轉換崗位或已退位的前輩其實也是新領袖的跟隨者。前輩此刻可做的,並不是公開批評,也不是冷眼旁觀,而是適時的提點,可以是私底下提醒領袖,也可以是提醒其他跟隨者,如何與領袖補位,而不是站在一旁說:「他需要學習。」

前輩是榜樣,他如何對待新領袖,其他人看在眼裡,也會效法。其他跟隨者是否尊重這位新領袖,還有領袖的好與壞,與這位前輩有莫大關係。

我們也不可忽略領袖本身的問題。原因可能在於領袖沒有賦權【詳參:賦權未能成功的原因(上)(下)】,權與責都集中於自己身上,跟隨者自然抱有事不關己、漠不關心的態度。

曠野對領袖的操練,是在一無可靠的情況下,回歸根本。領袖很多時候都習慣靠自己的能力、經驗及專業意見。但回歸根本,就是回歸到對創造主的依靠,以及依靠祂為領袖預備的同伴。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