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慶雄
領袖能持續得力,能到最後保持個人的聲譽及工作果效並不容易,成功的過程太多引誘,導致「衰收尾」。這樣的例子府拾即是,不要說內地因打貪下台的,可能當中有些過去是清廉自守的好官,而近期香港前政務司司長「橋王」許仕仁,因貪而噹啷入獄也是一例。
我們都知道,作領袖的要慎防「衰收尾」(英語講得正面:finishing well),認知是一回事,現實又是另一回事。當我們陷入試探之前,總會以為自己可以免疫,如使徒彼得三次不認主前很有信心,說:「即使眾人為你的緣故跌倒,我也絕不跌倒。」(太26:33)就是因為我們太有自信,才讓引誘和試探有機可乘。特別當一個人身處成功的氛圍,不論別人的評語、工作的業績、家人的讚賞,還有自我感覺都良好,彷彿大地就在我腳下,我想做甚麼都會成功的想法存在時,也是非常脆弱與危險之時。不要以為牧者或屬靈前輩就可以幸免,多少時候也是因為過於自我感覺良好,而忽略又大又明顯的陷阱。
持續得力,需要關係,首先是與神的關係,是否仍是一個活潑互動的關係。我用「是否」表明過去有可能是非常活潑互動,向神禱告,尋求並行在神的旨意中。但久經成功,或經過一輪無風無浪的平順日子,禱告與否,彷彿工作仍能順利完成。依靠神只掛在口邊,而更大的問題是,大家已假設這位屬靈領袖所行的都是神的旨意,但事實可能正正相反。遠離神,只有神知道,有時連自己也不知道。因此,還是那句:時刻警醒,作領袖的更需要這種敏銳。
有時,與神的關係密切與否,同工、同伴或配偶是可以看出來的。與屬靈同伴的關係,要進到一個敢於開罪你而講真話的諫友關係,雖不容易,但卻是必要的。大衛還有先知拿單指出他的問題,而今日獨力守著小堂會的牧者,或機構主管,也許連朋友也不多,身旁的都是事務性的夥伴,若真的如此,距離「衰收尾」也不遠。
此外,還得需要第三及第四種關係,就是師傅與跟隨者的關係。跟師傅在很多行業,如會計、醫護、法律界都有,唯獨是最講求內在生命素質的基督教圈子中沒有普及。師傅並不一定是神學院老師,他可能只是在某些方面能引導你,成為你的榜樣。前人的經驗,所走過的路,我們作後輩的也許可以避免再犯同樣的錯。
至於跟隨者,用傳統教會的術語,就是門徒。大使命就是要建立門徒,作為屬靈領袖而沒有跟隨的人,這算不上領袖。有跟隨者在後,時刻也可提醒自己如何作個好榜樣,並且需要為別人的成長付上代價。你做得怎樣,你的跟隨者也怎樣,他們是反映你影響力的指標。
有與神的關係,與屬靈同伴的關係,有師傅及跟隨者在旁這四重關係,這位領袖才健康,才可以持續得力,不至於「衰收尾」。新的一年要想想,我到底在哪些方面有所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