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點與黑洞

1010788_10109672

化解衝突,需由對話開始。

後現代社會的反權威特徵,在這次佔中的過程,從學生的反應中表露無遺。一些從事青少年領袖訓練的社工及牧養青年信徒的牧者擔憂,日後如何培育及帶領這一代的青年人?與此同時,我又聽到相反的意見,同樣是來自上述兩種背景的人仕,他們卻認為,我們的下一代將會是更好的領袖。

我暫時未有機會細聽雙方的意見,因此無從分析,但如何更好的帶領或培育下一代領袖,對話溝通是不可輕視的一環。我們必需承認,人是有盲點的。上一代與下一代未能好好溝通,也像今日的佔中與反佔中雙方,都是因為站在自己的立場看對方,認為對方不可理喻、不忠誠、立心不良等,對方動機不良,所說的話都是誇張失實,不可信。我們不能說這些針對對方的意見都錯,但同樣不能否認的是,我自己的觀點也有可能不準確。

你可能說,認同我觀點的人也很多。這也是問題所在,你如何應對不同意你觀點的人?當我們拒絶接納不同意見,留在我身邊的當然只有認同我觀點的人。

對話的過程,最大的難處應是跟反對者溝通。我們容易傾向只跟與我們意見相近的人溝通,而避開反對聲音及不同立場的人。我們大可用「道不同不相為謀」與他們割蓆,但若在教會內遇上異見者又如何?尤其在這段時間香港因政改所引發的衝突,教會內有支持佔中也有反佔中的弟兄姊妹,如何處理。同一小組內相識多年的弟兄姊妹,因著立場不同而在社交網站unfriend或封鎖對方,在小組見面時則「面左左」,繼後便是其中一方離開教會。

面對這情況,我們首先要明白對話除了說服對方,還要互補。每個人都有一些盲點,若只有相似觀點的人走在一起,盲點會放大成為黑洞。一般下屬走在一起喜歡談論上司的不是,當有人提出不同意見,說看到上司某些正面的行為,他會被視為「擦鞋」,是上司派來的說客,立時變得不受歡迎。從此,這位「異見人仕」若要跟同事一起午飯聊天,良心告訴他不應附和不是事實的指控,但又不欲開罪這些同事以免日後被針對,只有選擇乖乖的默不作聲。盲點本來只是一點,但只聽同聲同氣的人的意見,結果眾人的盲點加起來,成為真相的黑洞,最後把原來的猜度或假設看成事實。

其次,進入對話要以真誠相待,並用心聆聽,從對方的角度了解他的觀點。用心聆聽的前提是要有平和的心,情緒激動下說是冷靜,只是空談。也許你們問,為何我們要花這樣的心思與精力跟那些與魔鬼為伍的離對者溝通?簡單的回應就是需要找出對方是否真的與魔鬼為伍。只憑對方的一句話作結論,誤會的機率相當大,若只聽傳聞,或憑感覺與印象來判定對方是敵是友,那錯誤的機會更大。隨時殺錯良民,就如看到一位示威者穿著警服的舊照,很快就結論說是警方派來的臥底,事後卻發現他是輔警,但已請辭。

慎思明辨,是進入真誠對話的大門。

近兩年領導學的其中一個熱門話題是「領導對話」(Leadership Conversations)。領袖帶領的方式,是邀請參與,而不是由上而下的指令,以平等對話溝通代替一言堂,又以友誼關係代替權力層級關係。機構內的跟隨者明白自己個人目標使命,同時也接受機構總體的方向目標,最後才會達致雙贏:跟隨者得到滿足,機構目標也能完成。正因為後現代社會有一種反權威傾向,領袖不再像以往般單憑個人魅力及權力驅動跟隨者完成目標,因而需要採取個人關係進路來推動改變。

當衝突與對抗情緒漫延時,我們更要強調對話溝通。

(本文的部份觀點,來自《相愛又相爭》一書的啟發。)

 

呂慶雄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