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領別人和自我管理之餘,領袖還要帶領整個群體向着這群體存在的目標進發。這種領導,是要有較全面、有系統和長遠考慮的思維,以整體利益為依歸。從這來看,是多講心法,少談招式,然而仍有一些基本概念和技巧多為領袖忽略的,特別在教會內,我們總以為不講金錢回報,不看競爭時,我們便不須看重策略發展的技巧,但事實上今天教會更要看重策略,以免虚耗資源。
策略發展的技巧在於分析能力,就是能夠從紛紜的資訊中整理出脈絡,加上洞察力,看清大圖畫和出路,這一方面是靠經驗,另一方面也要處變不驚,可以客觀地應付環境的變化。這種技巧大體上是可以培養出來,多一點思考,多一些創意,多留意周邊的事物,便不難有策略的思維。
教會如何實踐策略發展?一般來說,策略發展的起步是環境分析,很多人都喜歡用強弱機危(即SWOT)的框架來分析環境,這是簡單易明的方法,與此同時,也要辨識教會的異象和使命。有人喜歡從使命開始,然後再評估環境,其實兩者分別不大,只要知道必須同時考慮兩方面便可。
領袖要熟習強弱機危的分析方法,這分析的框架旨在掌握各種環境因素對教會將來發展的影響,只要不混淆外在環境和內在環境的因素,也不要有某些偏差,同時不要單單去描述環境怎樣,要不斷地問那就怎樣(so what) ,這便能瞭解形勢,掌握環境所提供給教會可以發展的基本因素。例如社會及所身處的社區中,人口組合和經濟條件的改變都會給予教會一些發展機會和威脅,在此不能籠統地看一般的指標,要具體地考慮社區的實際處境,正如在粉嶺北區和在將軍澳私宅旁的教會,面對同一環境因素時,不會有相同的考慮。強弱的分析更是以堂會為中心,領袖對會友的恩賜、教會的傳統、堂會內的文化等都應有一定的認識,更要客觀地尋找證據來支持。有了對自身資源的認識,便知道有什麼可以利用來發揮力量,又或那些地方要補足,以免被淘汰。
而使命則從另外的一面入手,要看看持分者對這組織的存在有什麼期望,就是這群人在這裡做什麼。雖然異象和使命不是十分具體,跟目標不一樣,但也不能太空泛,例如只說要建立愛主愛人的門徒,而沒有清晰地指出在這處境下怎樣才是「愛主愛人的門徒」和「建立」的方法,可改進的地方是加上一些眾人希望看到的景象,例如「以聖經教導為基礎,讓信徒找到各自的召命,在其工作和家庭崗位榮耀創造的主,教會亦是一服侍社區的渠道,讓社區內眾人獲得神的祝福。有了較詳盡的期盼,才能說出這群體存在於此的目的,這才能是異象和使命。
這時便可對照環境分析的結果和所肯定的使命,在祈禱等候下看看有沒有堂會可以配合的發展機會,並考慮在此時此刻,這形勢下可以具體地實踐使命的不同對策和行動,策略便由此產生。
劉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