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有何招式可用,真是恆河沙數,不能盡錄,要看面對什麼問題,在什麼處境,才可以說出應該利用哪類領導技巧。領導技巧有數個主要的範疇,一是領導別人,二是領導自己,最後是領導群體,在教會,牧者和領導常常遇見的問題一般都是較頭痛的,不易拆解。
要有效地領導別人,便要講求一些人際技巧,例如領導要有能力和技巧讓人願意在團隊內工作,大家在工作上有清晰坦誠的溝通,同時又能融洽和諧相處,減少衝突。這些都是領導人應該擁有最基本的人際技巧。
首先,要使別人願意工作,特別是自發地貢獻所長,是在乎有多少激勵(motivation) ,有了激勵,才有人願意事奉。激勵不是只有企業界看重的,同時也不要視金錢獎勵是唯一的激勵方法,人是可以追求有形無形不同的東西,這是價值觀的問題。教會內若各領導都能着重激勵的技巧,而不處處假設會眾都會主動委身事奉的話,則教會的領導力必然會加強。
若你理解激勵為如何給與報酬的話,又或認為教會內的激勵是講心,講委身的話,這是對了一半。沒錯,激勵是看重報酬,同時「心」也很重要,但要明白,這些只是激勵過程的一部分!激勵技巧最核心的是掌握人的需要!成功的市場營銷是在乎是否明白消費者的需要,教會內要鼓勵同工和會眾去事奉,首先最重要的便是去明白他們的需要!事奉的行動是在乎動機,而動機往往是由於要滿足某種需要而產生,故第一步便是讓同工和會眾知道他們自己的需要。當大家都明白需要是什麼時,教會便可針對他們的需要來給予事奉的機會,而且要確定事奉的過程中或事奉過後,他們是會得到某種回報來滿足需要。這些回報,可以是人的稱讚,可以是完成使命時的滿足感,也可以是過程中得到的團契、培訓、和安慰。若能這樣做,便是較全面的掌握激勵技巧。
舉個例子,在教會推廣短宣時,大家很多時都强調工場上的需要,認為大家看到遠方未得之民的呼聲時,我們便受感動,願意拿時間出來去短宣,而少人關注弟兄姊妹的期望和心態,這便是領導缺乏對會眾需要的認識。與別人同工時也有這種情況,領導將某種重要的事工活動拿出來,如讀經營、禱告週等,期望大家都會認同和投身下去,殊不知大家可能對負責推動讀經和禱告沒有興趣,這並不等同他們認為讀經和禱告不重要,只是這些不是現在能滿足他們需要的事工,他們可能對傳福音更有負擔,推動跟傳道有關的事工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
若要激勵成功,便要對症下藥,依據對象的需要來行事。面對不起勁的同工和會眾,可以嘗試回答以下這些問題:
- 同工和會眾本身對教會和在教會事奉有多深的理解?
- 他們對現在這特定的事工又有什麼看法?
- 他們明白自己的需要嗎?又或清楚自己的召命嗎?
- 領導有沒有幫助他們去辨識這些需要?
- 領導有沒有刻意去營造全民皆要事奉的氣氛呢?
- 事奉的過程中,我們能給與同工和會眾什麼的回報,而這些是他們所期望得到的?
領導別人時,若能先看一看以上的清單,看重激勵的方法,運用智慧來設計事工和活動的過程和回報,必能增加會眾參與的意欲。
劉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