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與大希律,誰是王者?(下)

耶穌時代的「馬糟」

「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太16:26)

主耶穌這句話,也正好用來跟大希律的生平來個強烈對照。主降生時代的猶太地區統治者,企圖擁有一切,但卻未曾真正擁有人最需要的安全感。當越是害怕失去已擁有的,越是抱緊已擁有的,越是會失去安全感。

這是否也是我們努力追求成就時的寫照?又或當上領袖,擁有權力後的心境?

長遠正面的影響力並不在於你擁有甚麼,而在於你付出甚麼。

主耶穌出生在「馬糟」,我們的兒童主日學往往把這一幕浪漫化──這「馬糟」其實跟馬無關,而是餵養動物的飼料糟。沒有高床暖枕或怡人香薰,而是動物與人的體味,也許還加上排泄物的「野味」。

祂也沒有多間行宮,更未為自己建立殿宇。按考究,「拿撒勒還能出甚麼好的嗎?」(約1:46)是合理的質疑,因為當時這第一世紀的山城拿撒勒,人口不過四百,主耶穌的家可能比你的家還小!

「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路9:58)

不但沒有住宿處,連死後埋葬的洞穴也是別人的。雖然跟大希律一樣,主耶穌死後人們也找不到祂的屍身,但不同的是,祂復活了,並顯現在門徒中間,後又升天,如今坐在高天之上。祂對後世的影響力,與當時的大希律,不可同日而語。

祂並沒有在地上擁有甚麼,卻為門徒洗腳,為罪人死在十字架上。祂的影響力,在於祂付出的,而不在於祂擁有的。

「我心裏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向我學習;這樣,你們的心靈就必得安息。」(太11:29)

原來影響力的深度與闊度,是由內而外發出的。不是你外在有多強,而是多弱。強的是內在生命,「心裡柔和謙卑」,就是外在沒有殺傷力,表現得像毫無能力一樣。但內裡的柔和與謙卑卻能承擔超越性的使命──承擔世人的苦罪。能承載別人的生命,才是真正對生命的影響力。

僕人領袖,並不是靠勇力與智慧成為一時的王者,而是承擔別人生命的服侍,以建立別人生命為己任。雖然擁有權力,但可以為造就別人生命而放下權力。

但願作為領袖的,能跟隨真正王者基督的榜樣,以成就別人生命為使命,正面地影響別人的生命。

 

呂慶雄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