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堂主任到任說要裝修,下一次有新堂主任時,又要改?」
「今年候選執事人數不夠,這一代的信徒真的不熱心、不愛教會……」
人事的更替為教會帶來或多或少的煩惱,除了主任傳道的傳承外,所有事奉崗位面對的問題也很接近─到了缺人用人之際才發現沒有人才,怎麼辦?
在我們訪問的堂會中,有部份是有完善事奉人員訓練系統,有部份則有事奉人員訓練計劃,但大都只有培訓課程。系統、計劃和課程三者的分別在於整全的理念和遠象。
培訓課程是指定期或不定期的課程,但不同課程之間並沒有關係,也沒有具體想過開辦這些課程除了提供教學機會外,與人才建立有甚麼關係。如主日學或不定期舉辦的講座或短期訓練,又或參加外會或宗派主辦的課程。這些「散餐」不問結果,開辦了、完成了就當滿足了事工需要,其實對於人才培育並沒有直接的供獻。
事奉人員訓練計劃是指對特定崗位有特定的上課要求。不少參與「目的導向」事工的教會也參考了101到401的模式,引入或設計不同的課程。可以說是滿足了堂會事奉人員培訓的需要。課程設計是為了事工上的需要,因此,課程也很實用,以技巧訓練為主。如三福、小組組長、查經技巧、領詩技巧等等。有了這些技巧再加上定期的查經課程,可謂做到內外兼備的訓練。
這類設計我並不算為系統的人才培育,因為其重點在於事工而不在人。前者重視工作崗位得到滿足,後者看重人的發展。即是說,系統的人才培育,或擁有完善事奉人員訓練系統的堂會,重視的是人的建立。擁有第二類訓練計劃,但計劃的設計並不是以滿足事工需要為單一要求,反而更重視按著不同成長階段而設計的課程或一對一的面談及輔導。
人才培育與一般的訓練最大的分別,在於以人為本還是以工作為本。當然,建立人才是要滿足事工需要,但若我們相信神能用任何人完成祂的旨意,事奉的過程便可以是神造就人的「課程」,那麼培育事奉人員就不單止是技巧的訓練,也不應只是為滿足事工的需要,個別特質、潛能與恩賜的發掘也需要特別留意。
人才培育是長期投資,到了需要尋找接班人時才找人才,嗟怨人才難求,說到底還是沒有為人才作準備。
呂慶雄
引用通告: 使命傳承:人到用時方恨少─培訓系統與傳承 | 領導力